4)第768章 为什么只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后面就没了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大国就被坑了,秦以后统一的大势几乎不可逆转,所以把秦的信用像草纸一样扔掉也无所谓。

  那就是一个单次旅游景点宰客黑店的心态:打完这次交道你就必死无疑了,老子不跟死人讲信用,反正你死都死了也没人知道老子曾经不讲信用。

  秦的情况就是这样:原先要脸,重合同守信用,是因为要一直跟“国际关系”打交道。忽然哪一天发现,我干完这一票不讲信用的事儿之后,“国际”这个东西本身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国际交涉,不要脸把利益最大化即可。

  (注:再强调一下,这里是李素给刘备分析皇帝信用的建立过程和推演,不是想黑秦始皇。也不用责怪秦始皇不讲信用,因为他之前没有人受到过他这么大的诱惑,秦始皇也没有经验。凭心而论,换个人如果受到这种诱惑,估计也会不要脸。

  西方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也有一个隐身人的隐喻,说一个人一旦得到了隐身的异能,原本遵守的道德法律就会自然不去遵守,西方哲学后来有此引申出‘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恶’。而秦亡给了这种经不住诱惑的下场一个反面教材案例。)

  最后骗饿死齐王建,就更是如此了,完全嚣张膨胀到“天下都一统了,所有文字记载和史书都被我秦控制了,秦以外都是不识字的胡人蛮夷,所以我不怕”。

  秦始皇最后的很多走样的操作,都符合“单次博弈、有限游戏”的心态,而不是“重复博弈、无限游戏”的心态。

  不是说他这个人多么残暴不仁,而是他走到了这个历史路口,发现了这个“统一后可以自己随便改历史,只要万世一系,之前的丑事都无所谓”的诱惑后,他没扛住。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弱点,比如打《三国志》系列游戏的玩家,很多都喜欢敌人只剩最后一个城时,把全国地图上的部队都调过去、精兵猛将都拉到前线,然后滔天碾压优势打完最后一战。

  但现实生活中冷静的君主,肯定不能这么干,这是多大的浪费和损耗啊,简直跟杨广打高句丽一样浪费。打完这一仗之后国家的日子就不过了么?游戏结束了么?

  没有啊!生活不是有限有终局的战略游戏,生活是无限游戏,统一了还得继续过下去呢!

  而游戏玩家都玩到这个份上了,你能不让他在终场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爽一把吗?

  但可惜秦始皇之前没人经历过这些,秦始皇很多做派都符合“统一之后历史就结束了,所以临门一脚怎么都行,反正后面我说了算,永远说了算”。

  焚书坑术,这事儿被很多人洗,但有一点其实不该洗,焚书是焚什么?百家语,还有一句“偶语诗、书者弃市”。

  什么叫偶语诗、书?就是谈论诗经、尚书,这两部书是《秦始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