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3章 在磨合中前进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你读书虽不行,算术、经商倒是懂得不少,家中还曾涉猎海商?”

  姚启圣连忙承认:“学生于经史一道,天资笨拙,着实惭愧。”

  朱树人摆摆手:“没什么可惭愧的,孤也是出自海商之家,也不爱读腐儒之学。”

  姚启圣立刻跪下歌颂:“岂敢与王爷对比!王爷天资卓绝,明断万里,虽不爱腐儒之学,只需略略分出万一精力涉猎,当年犹能得两榜进士。

  学生却是分出人生至少半数精力,欲求一同进士而不可得。”

  朱树人笑了:“听说伱是绍兴府余姚县人士,孤之先妣也是余姚县人士。内阁张阁老、应天孙府尹也是余姚县人士,看来绍兴府余姚县,擅出钱粮财赋能手呐。”

  明清两朝,绍兴府师爷的钱粮收税能力,那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科道官员,自己数学贼烂,到了地方上,算账收税就只好靠绍兴师爷。

  以至于当时绍兴府余姚县,那是出了名的全国数学最好的地方,各种钻空子避税以及识破避税的手段,最开始都是从余姚人圈子里冒出来的。

  如果那个时代偷税漏税的会计也要坐牢,那牢里至少八成的会计是会稽人。

  而姚启圣听摄政王居然如此抬举,还调查过他的籍贯,顿时愈发精神抖擞,准备一展所长:“殿下日理万机,竟还知晓学生乡籍,礼贤下士之德,古今无匹!学生实在铭感五内!”

  朱树人一摆手,示意对方不必来这套虚的,很快就切入正题:“今日不叙虚礼,孤没那么多时间。

  既然你在溧阳县表现卓异,那你倒是说说:这工农分籍废丁之法,如今试行下来,可还有细微不当之处?对于可能出现的反抗,又当如何处置。”

  姚启圣知道机会难得,倒也没有藏掖,他来之前是做好了功课的,所以深呼吸了一口后,坚定地说:

  “学生以为,自古变法涉及财税利益,要么不利于官,要么不利于民,两者择其一,才较易成功。若是官民两不利,唯利于君,那便是韩非之法了,太过理想,而难以落地。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今人主之于法术也,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浮萌趋于耕农,游士危于战陈。其反噬必重于‘刖两足’。韩非借卞和之口所言,不得不慎呐。”

  姚启圣这番话,倒也略微有点掉书袋,但朱树人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所以并不存在理解障碍。

  理想主义的变法,最怕的就是想一步到位,然后同时既得罪了朝中大臣士绅,又得罪了人民群众,最后只对皇帝一个人有好处,那就容易被反噬。

  商鞅韩非这些人全都不得好死,急于求成起码占一小半原因。

  不过朱树人并不觉得自己有同时得罪所有人,所以他不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