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打清军,将来能给他杯酒释兵权当个有爵位的富家翁,安度晚年,子孙有长远饭票,也就算不错了。

  所以方孔炤没有乱许诺,吴三桂也不当回事,反而觉得方孔炤讨价还价说的应该都是真的——

  要真是跟刘邦那样,用到你的时候、什么都答应得很爽快,那才叫可怕,鬼知道将来会不会跟韩信彭越英布一样被灭。

  前两年,这种接触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反正明清之间一直休战着。

  去年开始,玉米、土豆这些作物终于开始往北扩散,淮北和山东、河洛的清军占领区军屯,也尝试性地种了一部分,

  而到了收获的时候,收成也都中规中矩,给了北方统治者极大的惊喜,连忙要求尽量全部留种、下一季继续扩大种植,

  并且要想方设法跟南明占领区的贪财奸商扩大私下贸易,多进口一点种子,加快这个扩大种植的速度、规模。

  相比之下,陕西、山西、河北三地,算是受惠于玉米和土豆等作物比较晚的。

  山西和河北是因为跟南明占领区不接壤,新作物种子刚扩散过来时,被接壤各省截留全种都不够,哪里有种子分润给更北方的省份?

  陕西倒是跟南明占领的四川接壤,可惜蜀道艰难,战时封关状态下,陕西驻军连对面的四川官府在做些什么都不知道,还何谈私下扩大交易、获取种子?

  要知道当年刘备死后,诸葛亮宣布封关,结果一直到曹丕死了、诸葛亮北伐,中间整整四年曹魏都不知道季汉在干什么。方孔炤只要想封关,效果也是一样的。

  吴三桂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玉米和土豆种子,又从河洛的同行那里得知,玉米的产量能比小麦将近翻倍不止,最关键的是还耐旱,需要的灌溉极少,这让他如何不眼红?

  毕竟陕西弄到今天这模样,天灾尚在其次,关键是不修水利,没有永佃权保护下的地主和农民都破坏式开垦,竭泽而渔,水土流失早就黄土高原化了。

  在黄土化保不住水资源的地区,能省水的作物简直就是天赐圣物。

  而且吴三桂带着数万关宁军、十几二十万关宁军家属来到陕西,前两年的统治,已经把本地吃干抹净了,他必须找出路。

  吴三桂刚到时,陕西账面上还有人口三十万,实际上可能会多一些,因为有流民隐户、各处结成山寨自种自吃(当时陕西的山贼也没东西可抢了,所谓做贼就是圈一块地自己种自己吃,不给任何人缴税而已)

  吴三桂要供给军粮,当地的三十万人口哪里够他压榨?山贼也不肯重新当顺民,当时天灾也还没结束,两年厮杀下来,又折腾掉一半多人口。

  最后只剩下十几万平民,被吴三桂彻底收编军事化管理,整个陕西一个自由民、流贼都没有了,只有死人和吴三桂麾下的军屯户。

  所以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