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陕西全省,倒也依然有三十万活人,但这三十万里,有一成多是关宁军的战兵,还有五成是关宁军家属,剩下不到四成才是被征服军事化管理的本地平民。

  不过完全军事化管理下来之后,吴三桂才算是勉强能不让属下再大规模饿死。因为当地人再想流窜式耕种、破坏式耕种也没机会,被彻底管死了。也就是“小国寡民”,总人数少到了一定程度,才允许这样精细化管理,但凡人口超过五十万,他这样都管不起来。

  在这样艰难度日的大环境下,当吴三桂得知,方孔炤手上有他急需的玉米和土豆种子时,他当然会眼红。

  河洛的清廷督抚自己都种不过来、不肯给他,吴三桂就趁着去年秋收后、方孔炤又一次派人来接触时,有枣没枣打一杆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当时也没抱多大希望。

  谁知方孔炤内部请示了一下后,居然很快就给了吴三桂答复,表示愿意给他玉米种子。这让吴三桂大喜过望,对于南京的大明朝廷的信任度,又提高了一截。

  而方孔炤这么做,当然也是请示过朱树人的,最终实际决策者就是朱树人。

  朱树人是这么想的:既然清廷已经在淮北和山东小范围种成玉米和土豆,那最多经过三五年的繁殖扩散,每次尽量留种,最后肯定能覆盖到整个北方的。

  种子的繁殖是每年乘以至少十几倍的几何级数增长,甚至更快,这是控制不住的。

  所以给不给吴三桂,吴三桂最终也都能得到,无非是打个时间差。现在给,还能跟吴三桂多做做人情,拉拢示好一下,说不定能争取过来。就算不成功,这个损失也是可控的。

  朱树人只是给方孔炤额外提了一点要求:要吴三桂拿玉米种子的时候承诺,五年内只自己在陕西种,私下偷偷种,别让清廷其他督抚知道,也不许把种子卖给其他清廷督抚。否则他要是毁约在先,大明自然会曝光他和大明之间的其他勾连!

  只要吴三桂不把种子卖去山西、河北等清廷实控区,不增强鞑子的综合国力,吴三桂自己在陕西关起门来种粮食自己吃,是不太会影响北伐大局的。

  吴三桂有求于人,当时自然也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他觉得自己都种不够,哪里可能对外输出,何必做这个恶人呢。

  如今,已经是隆武三年/顺治四年七月,吴三桂从方孔炤那儿弄来的大批玉米种子,也已经在关中平原上大规模收获了。

  直到收获之前,被他军事化强令播种新作物的军屯农户,都还大多心情忐忑。当地百姓穷苦闭塞了多年,也没机会去外面开眼界,对任何新事物都是不信任的,全靠刀枪逼迫着他们种、不种就要直接处刑,才强推了下来。

  现在总算收获,居然还是个丰收,终于让吴三桂在陕西彻底站稳脚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