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3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掉张献忠,那功劳也就跟孙传庭干掉高迎祥那件功劳差不多平级。

  加上孙传庭太忠义,太死忠于崇祯,他不死崇祯也死不了,朱树人只好顺其自然。而其他只要地位比朱树人低、将来可以驾驭控制住的部将,如陈永福等,当然是能捞一个就捞一个了。

  从此大明朝廷的力量,也没必要夹在流贼和鞑子之间了,所有的敌人都在北方这一个方向,不存在南北皆敌腹背受敌。

  ……

  陈新甲是四月份死的,黄台吉的入寇持续了一个半月,从四月底到六月初。孙传庭的死,也是六月份的事儿,跟黄台吉入寇的尾声阶段差不多有交集。

  梳理明白了这个时间线,就不难理解,当六月十八这天,朱树人把张献忠的石灰腌首级和一千片肉,外加报捷奏折,以及四川巡抚方孔炤、四川兵备张煌言等人的奏折,都送到京城时,崇祯是个什么心态的。

  这个时间点,仅仅是孙传庭死后十天左右。

  考虑到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孙传庭兵败身死的消息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路上还要四天。

  所以崇祯也是刚刚才得到孙传庭死讯后的五天,接到的喜讯。

  向崇祯禀报这个喜讯的,是新接任的兵部尚书张国维——也就是两年半前,崇祯十三年时,跟朱树人在南京时有过交集的那个张国维。

  当时朱树人为了推行厘金政策,在南直隶地界上必须找一个实权盟友帮着一起推,以向皇帝展示“南方试点各省都支持收厘金”。于是自然而然找到了张国维这个当时还在当南京户部侍郎的存在。

  张国维后来在厘金改革推进上出力颇多,朱树人也暗中塞了他很多钱财,事成之后帮他运作,让张国维调到了北京当户部侍郎。

  同时朱树人的父亲沈廷扬,那时也是在北京户部当承运司郎中,因功可以升迁,却没有合适的位置,就去南京补上了张国维空出来的缺,当了南京户部侍郎,后来再以此为跳板升的南京户部尚书。

  这一套套的人事操作,可以说是比后世华盛顿的那些三界旋转门都玩得溜了,所以张国维跟沈家的交情是非常盘根错节的,

  早在十几年前他当苏松巡抚时,就跟沈廷扬颇有交情,十几年官场互通有无下来,早已经是铁杆了。

  另外说句题外话,这次的张国维接任北京这边兵部尚书,纯粹是属于历史的惯性,历史上陈新甲死后,就是张国维接任的。朱树人在其中并没有任何运作和介入。

  而之所以历史惯性那么大,也是因为张国维这人算是个难得的忠臣。

  历史上他崇祯死后,他仍然一直忠于南明,弘光覆灭了他带着方国安继续效忠监国的鲁王,到方国安叛走后,他自觉大势已去,一介文人无力回天,投湖自尽殉国。

  这次陈新甲死后,朝中人人都视兵部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