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陵城内,连临时募集的守城乡勇在内,加起来不到八千人!而且要确保江陵不失,至少还得留人守卫吧?能派出五千人就极限了。

  张献忠既然敢翻越天门山而来,必然是孤注一掷,我们这点兵马奔袭增援,哪怕坐船顺长江而下,到巴陵水路就有四百余里,劳师远征,前途恐怕难料!

  还请抚台大人尽快向武昌沈抚台求援吧!让他的兵马越境进入我湖广境内助战平叛!武昌距巴陵也才五百余里,沈抚台兵强马壮,到了之后一定能保巴陵不失!”

  方孔炤听了,简直要在内心痛骂刘舜臣的无耻。刚才说到江陵距离巴陵,说“顺流而下‘都’要四百里”,说到武昌援军时,却说“逆流而上也‘只’要五百里”。

  沈树人的兵要来增援,不但多走一百里路,还要承担逆流而上,你怎么好意思“只”的?

  然而,方孔炤也知道,找沈树人帮忙是没办法的,谁让他穷,养不起太多兵呢。手下的卫所编制都是空饷一堆,所以才这么点兵。不找外援,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像对面的沈树人,生财有道,朝廷给的编制都足额塞满,甚至还法外招兵、各种黑户掩藏实力。

  至于朝廷发下来的军饷不够用,沈树人就直接自己补贴,甚至他控制的厘金钞关能收到的养兵钱,都比方孔炤多得多——

  谁让方孔炤控制的厘金钞关,主要是跟四川的贸易呢?张献忠盘踞在湖广和四川之间的长江三峡盘踞了一年半,商旅早就锐减了至少九成,也没什么商税可收了。

  不过,求援之前,姿态还是要演一演的,这不是为了军事账,而是为了政治账。

  方孔炤很清楚,找沈树人求援,是违反大明法度的。法理上来说,他湖广告急,方孔炤也只有权先向杨嗣昌汇报、求援,然后让杨嗣昌分配,找谁来扮演援军。

  两个巡抚之间,是互相平级的,直接求援,成何体统?岂不是成了拿大明朝廷的权柄、私相授受?

  被御史言官弹劾了,直接罢官都有可能。

  方孔炤也只好说:“也罢,那本官就先加急行文南阳,向杨阁老请示,再由杨阁老行文武昌,让沈抚台出兵助战。

  不过,刘参将,你还是得先领兵五千,立刻赶往巴陵,在沈抚台的兵马赶到之前,你得尽量抢在李定国之前,守住巴陵!伱们几个,也跟着刘参将一起去吧!”

  说着,方孔炤又点了几个名字,而被点到的无不大惊,唯恐流贼进展太快、他们来不及赶到巴陵,被围在半路上。

  刘舜臣连忙服软:“抚台大人使不得啊!军情如火,这等时候还怎顾得上避嫌?恳求抚台大人直接向沈抚台求援!要是去南阳找杨阁老,一来一回岂不至少又多耽误五六天时间?

  末将等知道抚台大人您的顾虑,要不咱联名血书、就说是咱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