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6章 不想越级打怪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把前年少下的雨补回来。

  长江下游稍稍有点水灾,却导致暖湿气流云团在下游就被早早耗尽,中游的湖广等地降水明显减少了。

  虽然还不至于全面旱灾,但至少也会导致一些灌溉条件差的田地,无法种出水稻早稻。

  农民们当然不会等春雨下雨之后才播种稻种,肯定是还没下雨就先撒了,所以这批种子白白浪费掉一部分,也是没有办法的。

  好在方以智和宋应星对农学科学也比较有研究,就建议可以想办法在这些灌溉不足的田地上,临时补种生长周期极短的豌豆,勉强补一季口粮。

  如果今年确认会持续比较干旱,部分田地种不了水稻,等豌豆收割后,第二季改种玉米也来得及——豌豆生长期极短,两个月多一点就能成熟了,比冬小麦短整整三个月,刚好可以确保早春下种、依然和冬小麦同时成熟,接上玉米。

  得知这个情况后,沈树人当然不吝在江南的汉阳、武昌、九江三府奔走劝农视察,了解农业情况,然后官府组织种子贸易,给农民借贷豌豆种粮,让补种豌豆。

  至于沈树人的老巢黄州,虽然地处江北,但其部分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一样也推广了豌豆。

  沈树人在初次听宋应星统筹说、早稻灌溉不足时、可以补种豌豆救急后,他就忍不住对着宋应星和方以智刨根问底:

  “既然早知道豌豆生长期那么短,那么灵活,往年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呢?是产量太低么?莫非比毛豆/黄豆还低?

  只要比毛豆高,以后就该好好推广,种植豆子毕竟可以肥田,将来种别的收成就好了。”

  对于这个问题,宋应星当时如是解答:“豌豆产量比黄豆还高不少,当然晒干之后差得不多,往年豌豆不得大面积推广,主要是不易贮存。

  豌豆比黄豆更嫩更湿,而且有些容易酸败的油分,简单晾晒无法久贮,朝廷任何情况下都没法收豌豆纳税,黄豆倒是可以勉强作为米麦的补充征收。”

  沈树人原本也只是随口一问,得到这个答案后,他也是心中一动:貌似进入19世纪后,西方青豆罐头、冻干豌豆制品普及非常快。

  连他前世玩号称以写实著称的《荒野大镖客》时,米国人那些西进拓荒的牛仔,补给品里都有大批青豆罐头。

  看样子,这个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预煮杀菌之后、装到罐头里面解决的嘛。

  当然了,如今是明末,用铁皮罐头成本太高,食物本身都还不值这点钱。但是也可以想办法用气密性尚佳的瓷坛子封装嘛。

  就好比后世四川人做泡菜,坛子口倒扣一个碗、缝隙处灌上水隔绝内外空气流通,就可以实现罐头的气密效果了。

  对于要移动的军粮用罐头,也可以预煮后用熔化的石蜡封闭坛口,石蜡冷却后就封住了。

  武昌靠近江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