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加佥都御史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就是纯粹觉得心慌。

  所以,他下意识就问:“沈卿,此次提拔你到南京任户部侍郎,算是明升暗降,不会埋怨朕吧?”

  沈廷扬诚惶诚恐:“陛下圣恩,臣怎敢胡乱揣测,侍郎清贵,怎说得上是明升暗降。臣出身商贾,疏于圣人大义,若是留在京城,怕是这辈子也不配担任侍郎。”

  崇祯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看来你很喜欢去南京做官嘛。对了,周士朴攻讦厘金政策的那些话,伱不会因此记恨他吧?他说厘金终究会导致藩镇割据、是倒行逆施,你觉得呢?”

  崇祯问完后,内心居然有些期待。这个问题很刁钻,如果沈廷扬想掩饰自己对政敌的不满,故意说得很慷慨,反而会显得很假。

  好在沈廷扬也实事求是,他本就没有记恨周士朴过。所以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叹道:

  “陛下,这些话,当初探讨厘金政策利弊时,臣和犬子也都对陛下说过,臣又怎么可能因为周尚书今日之言,就记恨他呢,他说的本来就是实话。

  但臣依然坚持推行厘金,无非是觉得事有轻重缓急,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事急从权,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唐肃宗于灵武登基、面临安史之乱时,难道就因为他放权郭子仪、李光弼后,长远来看容易导致藩镇割据,就不要平眼前的安史叛军了不成?至于大唐后来的变化,也不是肃宗中兴的错。”

  崇祯听完后,浑身一震。

  他确实没想到,沈廷扬这么诚恳,直说周尚书那番话没错,也是长远之见,只是远水不解近渴。

  而且关键是沈廷扬后面举的这个例子,让崇祯很受用。

  他不是导致大明倾颓至此的元凶!大明被他接手的时候,已经糜烂成这样了!

  他勤政了十四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想要挽救大明!

  而沈廷扬这番话,无疑是在拿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大唐的唐肃宗与他相比。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惹出来的!唐肃宗没有错,反而还挽回了那么多,就算最后藩镇割据了,能怪唐肃宗吗?

  如今大明的“唐玄宗”,显然应该算在自己的爷爷万历皇帝头上!

  虽然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号称大明在位最久、任内也没出什么大事,最后却民穷财尽,出现了民变的苗头,还有萨尔浒的大败。

  这一切,都可以跟“渔阳颦鼓动地来”相提并论!

  崇祯内心,忽然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释然。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非洲叔叔,眼前有一个美女却没有涛涛,原本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上,现在终于有人给他打气:

  “你丫活在一个人均寿命三十岁的国家,居然还担心传染病?活得到发病的年纪么?那都是医疗条件好的国家才配担心的!”

  沈廷扬能这样实话实说地跟他坦白、剖析,忠义之心是绝对没问题了。

  放他去南京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