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5章 加佥都御史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

  ……

  彻底对沈廷扬放心后,崇祯就开始琢磨怎么安排他儿子的功劳和升迁了。

  这事儿来得突然,崇祯自己心里也没底,所以还得先请教内阁几位吏部系统的阁老。

  去年给沈树人加官时,当权处理人事的阁老,还是薛国观、蔡国用等人。

  这些家伙当初都是温体仁的党羽,温体仁于崇祯十一年去世后,他俩还厮混中枢厮混了两年。

  但去年下半年,薛国观等二人也被崇祯因为各种罪名杀了,所以现在换上来的相关岗位阁老、吏部主要官员,已经变成了魏照乘、张四知。

  这两人的官场资历更浅,他们本来就是薛国观举荐入阁的。等于是自己的恩主被皇帝杀了后,又顺次顶替上来。

  而且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这两人也干不久,再过一年多,也会被崇祯罢免,好在没像薛国观那样直接被杀,总算捡回一条命——

  可见在崇祯朝的最后三五年里,当阁老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平均一两年被杀被换一批都是正常的。

  另外,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十四年四月之后,崇祯就已经开始召周延儒重新回京了,而周延儒也会在这年的九月抵达、出任首辅。

  但现在因为沈树人的蝴蝶效应,导致洛阳、襄阳两场陷藩大败还没发生,杨嗣昌也还没病死,杨嗣昌一派的剿贼策略也还没破产。这就导致皇帝还迟迟没想到请周延儒复出收拾这个烂摊子。

  (注:历史上杨嗣昌在崇祯十四年三月底就忧惧病死了,周延儒是四月份被召的,刚好是杨嗣昌死后那个月。这个时空的杨嗣昌、已经比历史同期白白多活了三个月了。)

  考虑到周延儒复出变晚这个因素,这一世的魏照乘、张四知或许也能比历史同期多干几个月任期吧。

  这些阁老的命运变化,暂时也无暇去感慨。

  反正崇祯就是找到了魏照乘、张四知,让他们先站在吏部的立场上,给沈树人议定一个升赏,

  要求务必能人尽其才、赏当其功,不能委屈了为国血战的能臣。最好能安排个统筹跨境剿贼的实权职位。

  而崇祯之所以有如此具体要求,也跟杨嗣昌的报捷文书里的一段描述有关——

  杨嗣昌在奏表中强调,沈树人带兵追击抵达桐柏山的湖广、河南省界关卡后,就停止了追击,幸得在河南驻军的刘国能部奋勇追击、夹击,才最后围困全灭二贺主力。

  因为沈树人之前的官职中,黄州知府是只能在黄州境内做事的,连随州府都去不了。湖北兵备佥事的官职才能越府带兵剿贼。

  可随州到信阳,已经不是越府那么简单,而是越省,所以沈树人去不了。从法理上来说,此前这场战役的统筹者,还是杨嗣昌本人,沈树人是请求杨嗣昌调遣的刘国能援军。

  崇祯对于这种“明明能为大明做更多事情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