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章 纵横捭阖, 让你念我的好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中原奉命讨伐黄巢,行经太原时又向朝廷要求差拨军饷,结果时任河东节度使的郑从谠只拨了钱币一千缗、米一千石,对于诸侯统领的军队供应补给,就相当于打发要饭的,李克用当即被激得大怒,纵兵劫掠一番后便撤返北归。

  次年李克用再度出兵,随后为唐廷复夺长安之役战功居首,遂顺理成章的顶替了当时对他态度排斥的郑从谠,统掌河东军政大权,而致使郑从谠藩镇军权被彻底收回,返归朝廷,想必再过不了几年也将郁郁而终。

  而眼下比起时溥方面趁机作歹抢掠的感化军部众,朱温却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趁着挥军驰援陈州事成之时,区区三千石的粮秣赠予想必以后也将累功升迁,被赐封做忠武军节度使的赵,就凭这些粮秣,他便将会换来个一直追随他到死的铁杆附庸势力。

  朱温这一手,玩得漂亮啊......

  而李天衢心中正寻思时,便又见到宣武军将士推着一车车的粮食往仓廒的方向运去,遂一打手势,吩咐安仁义、解青指挥军士接手帮衬之际,又瞧见宣武军那边最前面正有一员瞧衣甲制式与寻常士卒几无甚分别的低阶军官,以他军中的地位职责,看来也不免要亲力亲为。

  眼见那低阶军官的面相起码三旬以上的年纪,脸上却也有几道沟壑分布,平添股风霜沧桑之色,看年齿就算再往上猜他四旬以上也不为过。

  已是这般的年龄,看来那低阶军官也不过是在庞师古麾下担任伍长、什长这等最低级的军职差遣,也不知他是几近中年的岁数因生计只得投军入伍,还是说一直在行伍中求能安身立命,可多少年下来都未曾积累下多少战功得上官善使,而终究无法升迁。

  李天衢这边,又与如今便已官居宣武军都押衙,自也知晓其史载的命途轨迹也是朱温麾下成名大将,可想必多少年后也将会挥军举兵背反后梁的丁会搭上茬寒暄几句。

  满脑子的思量,又能否未雨绸缪,而根据那丁会为人秉性加以利用的算计心思,正是麾下将士接手搬运粮秣之时,见那低阶军官正从自己身边经过,李天衢瞧他貌相举止也透着股干练刚猛之气,虽军阶低微,可看起来却并非像是军中庸庸碌碌之辈,便颔首示意,顺嘴对那军官说道:“多谢,有劳了。”

  那军官闻言顿时肃手恭立,并向李天衢施了个军礼,煞是肃谨的回复道:“都将多礼了,卑职氏叔琮,不过是庞将军麾下骑军伍长。奉上官之命行事,自是职责所在,不必言谢。”

  背锅侠,原来是你啊。

  听那自称为氏叔琮自报了名头军阶,李天衢不住眉毛一挑,心中也不过吐槽了句。这段时日又见了许多后世知名的历史人物,李天衢似乎也已不会再感觉到那种闻君之名、如雷贯耳的意外诧异。

  算起氏叔琮的出身经历,现在的他的确不过只在宣武军庞师古麾下担任一介骑军伍长,可想必再过不了多久他因作战勇猛而得到朱温赏识,提拔他脱离庞师古所部军旅独自管领一路兵马。

  到底是后梁开国立传的名将当中排名第七,而且是五代十国名留史载的诸多将领当中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按年齿算就连朱温后来都要敬称他一声“氏老”,只不过...关于他史载传记当中的一段评论,李天衢可还大概记得:

  叔琮而下,咸以鹰犬之才,适遇云龙之会,勤劳王室,践履将坛,然俱不得其死,岂不惜哉。得非鸟尽弓藏,理当如此耶?将梁祖之雄猜,无汉高之大度欤?

  如果以后有些事终究仍会发生,按你做下的事或许死得不算冤枉,可是倘若仍是因为那个人而死,可就当真是要做冤大头了。

  李天衢心中思付,又念道庞师古、丁会、刘知俊、李师悦、再加上这个氏叔琮...这些天下来又见了许多五代十国时期名留史载的人物,然而在他们当中那个名气最大,只不过在后世多是遭人唾骂的主,想必我终于也快要和他会面了......

  三日之后,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亲率本部军马,也已抵达宛丘,与赵等陈州主官会晤话谈。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