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1 可用的将才,不过需要好好教育一番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官进爵,然而做为一统治世的臣子,他应该也不会意图谋反自立,而非要留下个祸乱江山的骂名。何况魏朝功臣勋将众多,郭威以后纵然能封侯拜将,也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掌握足以与朝廷对抗的兵权...也只管放心用他便是,而让这郭威以另一个身份在青史中留个好名。

  但李天衢的目光又落到史弘肇这个名头上,却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这个与郭威同为托孤重臣的五代名将本是郑州人,虽是庄稼汉出身,却不喜农事,终日好耍弄拳棒,能日行二百里,脚程极快,甚至追得奔马。后来从军时由于已练就得出众的武艺,所以直接被选入了禁军。

  按史载轨迹,后唐灭梁之后,史弘肇转调成为石敬瑭的贴身侍卫,而后又被刘知远要走提拔为都将,而成了后汉开国功臣中的一员...不过郑州却是当年李天衢成为一方军阀时最初的根据地,梁国在中原的疆土又尽为魏朝兼并...当地庄农出身的史弘肇从戎投军,自然是直接效命于魏朝,而不会投到后唐那边去。

  李天衢知道史弘肇尤以善于治军而闻名,他统领的大军所到处秋毫无犯,这对于乱世的军队而言也极是难能可贵...按史载战绩,史弘肇统领军旅收复泽州、河阳等被迫降从于契丹的失地,所过之处杀得众将纷纷献城投降。而他定下的军纪最为严苛,带出来的兵勇猛善战,也称得上后汉战力最强的军旅之一。

  只不过...史弘肇治军不止是严明,甚至到了酷厉残忍的程度...违犯军纪者,直接乱棍打死,甚至滥用断舌、抽筋、折足等酷刑。由他掌管禁军,负责京师治安,那平民百姓就算只犯下一点过错,往往也会被处于极刑。史弘肇的初衷固然是为了惩治不法之徒,却又致使麾下又蔓生不少瞒上欺下之徒,而以他的名义敲诈勒索百姓......

  所以史弘肇以为自己是在维护法纪,要根除所有不稳定因素...可是手段太过偏激极端,杀戮过滥;却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相当于天天搞严打,结果往往还抓错了人,这也就纯属好心造大孽了。

  而且史弘肇虽然与郭威那类的武将十分亲近,偏偏又极度藐视,甚至仇视文人群体...公然羞辱文臣,乃至拔剑相向,也致使他得罪了太多朝臣。再加上后汉隐帝听信佞臣大进谗言,迫切得要肃清前朝权臣,史弘肇招致来杀身之祸,死得虽然有些冤枉,可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也算得上是咎由自取。

  不过魏朝可不同于五代时节藩镇的节度使那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就连审察讼案的司法权都要一手抓...而避免诸如后汉史弘肇、后唐王建立那类执法残酷严苛的将领插手治安事务。将军就只管带兵打仗,也根本没有必然担负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务职责。

  至于史弘肇对文官抱有极大的偏见,治军往往也太过严酷的弊病...李天衢寻思他现在也还不过是个从军不久的牙校,初衷也依然是打算成为建功扬名的国之利器...似史弘肇这类军中后生,最好是要由战场阅历丰富,而且品行端正的宿将帅才悉心点拨,耳濡目染,并在其臭毛病发作时则需要好生敲打一番......

  毕竟本质上而言,史弘肇的确是能带出虎狼之师的后汉名将,所以也值得费些心思,让其改正自己性情上的弊端...李天衢前思后想一番,遂又唤来随行的内侍,并嘱咐道:

  “传朕的口谕,将大同镇边军郭威,与京畿北府马军牙校史弘肇调至蓟州,暂且在符存审帐下听命......”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