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73 臣等还愿死战,大王不可投降!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灭蜀,李天衢还有如马希声、马希范、王衍那等昏君倒行逆施,听信重用奸佞谗臣,盘剥得百姓民不聊生的名义...但是钱镠非但不会给中原正朔王朝任何兴师问罪的名义,人家治下的老百姓也都过得挺好啊。

  譬如按北宋文忠公欧阳修所著的《有美堂记》中所载“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欧阳修所处的年代,与五代十国相距也不过百来年光景,也相对更能直观的了解吴越国统治杭州乃至两浙地区时的情况。所以后世普遍对钱镠的评价比很高,认为他知人善用,懂得体恤民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钱镠的子孙辈钱元瓘、钱佐、钱倧、钱弘俶这几代国主,基本上也很注重维持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所以五代乱世,若是能投胎到吴越钱氏统掌的领土,尤其是杭州地界,那基本上也都算是祖上积德的...毕竟楚王马殷、闽王王审知等虽然也都是勤政爱民的君主,但是国主之位传给他们的子嗣之后,治下民生可就要迅速恶化咯......

  不过矢志要重建一统盛世的中原皇帝,与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君主,涉及到兼并全境疆土的问题上,也很难达成共识...毕竟当年与一众心腹出生入死打下来的江山,哪有轻易交让于他人的道理?用说的不成,那也就只能打了。

  要统一、须趁早,李天衢心说我终究不可能再等吴越国延续个五十多年,传承五代君主再将其并入版图。不过钱镠眼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虽然做出了拒绝纳土归入中原王朝的决定,他也很清楚吴越国就算再延续一段时期,按其正史线遗训那句“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所言,或早或晚,也还是要被中原王朝吞并。当钱镠意识到他的江山为魏朝所并,的确是大势难违,也绝对不会拼到玉石俱焚的份上......

  寻思一番之后,李天衢遂又长声说道:

  “吴越王本为臣属,却不肯奉诏赴京朝觐,如此朕也已有了兴兵讨伐的口实...传诏命屯兵于金陵府的刘词统领所部军旅,自溧阳东进,务必尽快攻下常州南隅的义兴县(北宋时节,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而改为宜兴县,地处后世江苏省西南端),再南下攻克与杭州接邻湖州;

  符彦卿则挥军自宣州出兵,攻取杭州西隅的金昌县(地处后世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一路向东,直指吴越国都钱塘;安仁义、柴再用、王景仁、米志诚则统领所部兵马,则从歙州攻入睦州,再往北夺下杭州新城等地,如此三路军旅会师于钱塘城下,直捣国都,以震慑得吴越国震恐降从。

  只希望吴越国的君臣能尽早认清楚现实吧,朕也不愿这场战事会打得太久......”

  ※※※※※※※※※※※※※※※※※

  与此同时,南面与吴越国都城杭州钱塘接邻的湖州治所乌程。大批的军士民夫,都按差事调遣,进行着检查城防、清点库藏、巡检城关、加固墙垒...等诸般事宜,众人听从使唤,忙活得热火朝天。而吴越国军中武名最盛的虎将顾全武,也正矗立在城门楼上来回环视着。

  顾全武那副貌相、体魄,本来便生得十分雄壮威武,而他还俗后蓄留的头发胡乱扎成髻搭在脑后,颌下根根虬髯密布,满脸勃勃怒气,更显得刚猛难犯...而顾全武观望一阵,忽的又怒声念道:

  “魏帝实在欺人忒甚!主公智者仁心,向来勉力勤政,谨事中原,保境安民,使得治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自从杨氏吴国势微之后,我吴越国养兵唯图自保,几乎不曾对外用兵,也从来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

  偏偏魏帝贪得无厌,妄动刀兵,还要吞并我等追随主公舍生忘死打下来的疆土!我邦以臣礼相待,永无反意,也是主公顾念天下苍生,为息刀兵,养万民,可是魏朝咄咄逼人,还是妄图夺我吴越江山社稷!那便尽快来吧!就算他魏军人多势众,可是若要得逞,除非从我顾全武的尸首上踏过去!”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