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1章 站队_靖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封写了“此亦乞丙去”,请求托付之人阅后即焚的书信,还被保存了下来,成了流传千古的《儿子贴》,被不知道多少人围观。

  让沈毅诧异的地方在于,以姜老头的“江湖地位”,他大可以给自己的好大孙安排到别的好差事…

  淮安…是战场啊。

  想到这里,沈毅对着姜简笑了笑:“堂尊,姜公子如果想做事情,淮安确有一些差事给他做,只是淮安毕竟是战场,如果前线防御不稳,淮安城都有可能失落。”

  “太危险了。”

  他对着姜简微笑道:“堂尊确定,要把姜公子安排到淮安去?”

  姜老头微微叹了口气:“老实说,此非是老夫所愿,是那小子听说了淮安前线,数次与齐人激战,这两个月已经多次来找老夫,求老夫把他安排到淮安去。”

  “年轻人,一腔热血,劝也劝不住。”

  他抬头看着沈毅,嘴唇动了动没有出声。

  片刻之后,他还是咬了咬牙,开口道:“子恒,他非要去替国家尽点力,老夫也拦不住他,只能让他去,他真去了淮安,子恒也不要把他当成是兵部尚书的孙儿,只把他当成常人就是。”

  “他若是不幸,死在了淮安。”

  老尚书叹了口气,开口道:“那就是他求仁得仁,我们姜家上下,绝不会找子恒你的麻烦。”

  沈毅想了想之后,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带个兵部尚书的孙子去前线…

  还是很划得来的。

  毕竟大孙子在前线,后方的姜老头,无论如何也会对淮安多上点心,送物资,批条子的时候也会快一些。

  至于这位大少爷的安排…

  那也很简单。

  搞后勤嘛。

  随着淮安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后勤机构的建设也很关键,目前的后勤,很大一部分是靠着许复他们在帮忙,也是很缺人的。

  见沈毅点头答应,姜尚书不知道是喜是忧,他沉默了一会儿,对着沈毅拱手道。

  “子恒,我姜家孙辈,只此一个堪造之材…”

  沈毅皱了皱眉头:“堂尊,您要是这么说,下官就不能带姜公子去淮安了。”

  姜老头摇头,对着沈毅笑了笑。

  “老夫的意思是,希望子恒能够多教教他。”

  “他若是闯不出来,老夫哪天没了,姜家立时就要败落了。”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这个时代,科举才是立国之本,可科考这玩意儿,很多时候需要天赋加上努力。

  而大多数二代三代,太安逸了,不太愿意努力。

  而且也未必有天赋。

  比如说赵昌平的两个儿子,赵幽州,赵蓟州。

  两个人都是中人之资,老大致力于科考二十年,至今依旧是秀才。

  老二更是吊儿郎当,根本不可能科考。

  这种就是典型的后继无人,因此赵尚书只能把心思,放在了女婿宋应身上。

  姜尚书大约也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他跟赵昌平一样,都是“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