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_靖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验丰富。

  这会儿因为是三月份,天亮的并不早,沈毅不慌不忙做完了考房的卫生之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他也不着急,趴在桌子上睡了个回笼觉。

  等到学政衙门的差役敲锣发考题的时候,沈毅才从美梦之中惊醒,从差役手里接过了考题。

  是杂文。

  题目是儒家圣人经典中的一句话。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四书五经沈毅早已经烂熟于心,这几个月时间里他也没有少翻看时文集,再加上这种四书中的名句,在甘泉书院的时候先生们就着重教导过,沈毅的老师秦先生还曾经给沈毅出过一个类似的题目,让他写一篇杂文。

  以沈毅现在的学问,制一篇这样的杂文并不是什么难题,他先是在草稿纸上写了一遍,然后检查错字已经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之后,将修改过的文章仔细认真的誊录到了考卷上。

  就在沈毅用心答题的时候,建康学政冯应,带着学政衙门的一众官员开始巡视考场,路过沈毅考房的时候,这位冯学政停了一下,瞥了一眼沈毅考房上的考牌,然后负手远去。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到了傍晚时分第一轮锣响,沈毅就准时交了卷子,离开了考场。

  不得不说的是,京城的学政衙门效率很快,院试第一轮考试过去之后的第二天下午,考场门口就贴出了第二场的考试名单。

  院试的淘汰率并不低,而且很是残酷,因为院试第一轮录取的人数,是当科录取秀才人数的两倍。

  一些地方上的州府,一府之地一届可能也就录取三四十个秀才,建康江都这种地方秀才的名单虽然多一些,但是至多也就是一二百个名额。

  可每一届院试参与的人数,都在三千人以上。

  也就是说,院试第一轮,就要淘汰掉差不多九成的童生,只剩下一成进入院试的下一轮,然后再下一轮里再取一半人中秀才。

  沈毅的杂文写的不错,非常顺利的进入到了第一轮,在考场附近等了一天之后,院试第二轮开启。

  院试第一轮既然定了杂文,那么院试第二轮就一定是策论无疑了。

  沈毅经过好几个名师的严格训练,再加上他这段时间没有少在醴泉楼看策论集,对于写策论已经非常有心得了,拿到了院试第二轮的考题之后,沈毅只是简单思索了一番,就开始在稿纸上起笔破题,用了一个时辰不到,就把一篇像模像样的策论写了出来。

  因为题目没有什么难度,再加上张简先前说过让沈毅不用担心院试,因此沈毅写得极快,刚过了午饭时间,他就将策论誊录在了考卷上,然后打开考篮,开始干饭。

  正当沈毅在考房里埋头吃东西的时候,一个中正醇厚的声音传来:“写完了?”

  沈毅抬头一看,一个身穿从三品官服的中年人,正站在自己的考房门口。

  大陈各省的学官被称为“提学”,多为正四品,只有京畿,也就是建康的学官被称为“学政”,从三品。

  此时此刻正在考院试,能够在这里巡视的从三品官员自然不会有其他人,沈毅连忙擦了擦嘴角的饼渣,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对着眼前这个中年人拱手行礼:“学生见过大宗师。”

  建康学政冯应,也就是沈毅口中的“大宗师”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看沈毅的考牌,对着沈毅露出了一个微笑:“本官见你下笔如飞,想来策论已经是写完了。”

  “学生侥幸偶有所得,因此就写的快了一些。”

  冯学政低眉,瞥了一眼沈毅试卷上的一行字,默默将这行字记在心里,然后缓缓点头:“少年人有自信就好,你且吃东西罢,本官还要去别处巡视考场。”

  说罢,这位冯学政带着一众学政衙门的人,扬长而去。

  而沈毅则是站在自己的考房门口,看着渐渐远去的冯学政,若有所思。

  “与张师兄说的一模一样…”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