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7章_红尘有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外族基因流入北方汉民中的事件不断地发生,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

  北宋北部的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乙室已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姓萧氏,成为辽国第一大姓。

  北方地区的萧姓一下就增加了许多;到元朝时华北和中原的这部分外族全部成为汉族。

  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族的一部分、伊喇氏族集体改为汉姓萧氏,伊喇氏族的先民出自辽国的移剌氏族,在北宋时已有一部分改为萧姓,

  而舒穆禄氏族的先民出自奚族的石抹氏族。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涉及的重要的有关民族有苗、瑶、壮、土家、傣族等,

  南方的土著中的萧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萧姓汉民,加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在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中很多土著的萧姓又回到汉族。

  历史上萧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萧姓的活动主要在河南、湖北、安徽地区。秦汉以后,萧姓很快散播到山东、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唐宋元明时期是萧姓发展和迁移的重要阶段,北方强大的辽国契丹族的萧姓人群大量加盟汉族,

  到了元朝,成为汉族的萧姓因战乱与原华北的居民一起南下,聚集在沿长江的地区,越过长江进入湖广地区,最终形成当代分布的局面。清朝初期萧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在宋朝时期,肃姓大约有二十七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位。萧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5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这两省萧姓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河北、山西,

  这四省的萧姓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赣皖为中心的萧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萧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9%,跃升到第二十七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萧姓人口增长速度十分迅速,这与外族的萧姓汉化融入有关。明朝时期,江西仍为萧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404%。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广东,这三省萧姓大约占萧姓总人口的646%,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这两省的萧姓又集中了13%。

  其人口主要由东南的赣皖地区向南、向西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闽、粤、湘、鄂萧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萧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萧姓人口近730万,为全国第三十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萧姓人口由64万增到近730余万,增长了近11倍之多,萧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