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五十七章 剿匪收获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缴获的财物回转村中,嘹亮的军歌唱响一路:

  “青山绿水,高天厚土。先辈远徕,传宗继祖。”

  “吾乡吾民,吾亲吾族。生我养我,且滋且顾。”

  “羔羊跪乳,乌鹊反哺……

  村民已得知前方大捷,欢呼踊跃与由远及近的歌声遥相呼应,已将年节才取出的锣鼓摆在村口。待凯旋队伍终于来至村前,村中立即锣鼓喧天响成一片,欢庆叛军已被彻底剿灭。

  淇水镇上的情状虽然还没有传到村里。然叛匪过境,众人皆可想象出来那是怎样一幅情形,家中在镇上有亲戚的人,都已经着急忙慌安排人前去打听了。

  唐豕也安排了人去淇水镇上,一方面打探唐村设在镇上的“大唐货栈”损失几何,从叛匪出现到目前,还没有听到镇上的消息,唐豕的心中有些不踏实。另一方面也想知道,邓掌柜一家的情形如何了,毕竟那是自家姑姑、姑丈一家,更何况还有潘阳正欲提亲的妹子。

  孙乾先生不着急回新野了,他发觉自己对这个潘阳潘博彦越来越感兴趣。昨日晚间,当潘阳提出要借用骑兵,在村外阻击叛军时,孙先生吓了一跳。依靠村中兵勇与刘封所领骑兵,谨守村前河上的几座小桥,拒止叛军进村抢劫,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听闻叛军仅有二三百人,但他们毕竟以前是官兵,手中刀枪和身上的装备,非山中盗匪可比。且均参加过正规的训练甚至于战斗,其战斗力与山匪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孙先生怎么能够理解潘阳等人的心思?若叛军来到村前,即使无法攻入村中。但村外田地里的庄稼,却无法保全。若叛匪抢劫不遂,一把火烧了田地里的庄稼也不是不可能。

  果真如此,村中将有多少家庭户口要挨饿,比起被叛军抢劫一番,也不见得能好多少。

  经潘阳一番仔细讲解,孙先生这才明白,原来潘阳并没有盲目自大到,认为自己仅依靠七十余乡勇,与临时召集的二十余民壮,便可将这些叛军全歼。

  若能够在村外将其驱散,或逼其绕道而行,保住唐村的田地中庄稼便是大功告成。

  孙乾孙公佑先生不由对于这个年轻人有些刮目相看。

  战场缴获的财货,孙先生和刘封都没有眼红,赵子龙离开时分文不取,已经表明了态度。

  但潘阳想法不一样,取出一千两白银,竭力劝慰刘封与孙先生收下,只说此为酬谢骑卒出战之辛苦费用,毕竟这些骑卒没有剿匪的任务。

  另取绸缎二十匹,交予孙先生作为对刘使君的回礼

  一千两白银二十匹绸缎,唐豕与一干长老们心疼的眼角直抽抽,市面上绸缎与银钱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没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们相信潘阳这样做,一定会对村中有利。

  况且,刘封的马队在此战中是出了大力的。这些财货都是战场缴获,在没有交给唐村公中以前,其支配权俱在潘阳。

  此战收获最大乃是那一百多套盔甲。在战场附近被杀死的叛军士卒,盔甲自然被兵勇们扒下来了。被唐村兵勇俘虏的三四十个士卒,身上盔甲当时就被扒了。赵云带走俘虏时,并未索要被扒下的盔甲。

  所有的盔甲都是陈旧的,有个别甲胄上的铁片俱已锈蚀烂透,若不更换便无防御之能。

  然经过村中铁匠工坊补足盔甲上的铁片甲叶,更换掉腐朽部分的甲片,甲胄必可发挥其应有作用。

  唐驴儿对缴获的三个小娘子却动了心思,回村后得空便央求族长唐豕与潘先生,欲求娶其中一位顺眼者为自家新妇,他以为被叛军劫掠过,求娶该是容易些。

  族长唐豕着妇人问过后,小娘子自无不可,却不敢自作主张。需要问均水镇旁家中意思。小娘子人不是南乡县乡亲,事情便更好办了。

  唐驴儿家中原不富裕,否则亦不会为唐家去做护卫。只因做了兵勇,最近手头方有些积蓄,方敢起了这取妇人的心思,几日之内便张罗好了婚事,纳吉问名之事一概从简,月余之后,方托人向妇人家中报信。日后更是住进了新塘村的土楼中,这却是后话。

  另外两个小妇人亦是依此处理,只是便宜了唐霸、唐曲二人。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