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拜望鹿门书院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司马徽安排庄中心腹家人。直送出众人至庄门以外。即使不送,有庞山民陪同,潘阳等人一样可以走出山庄。然而水镜先生派人送出,却是一种礼遇,由不得潘阳在心中不感激。

  水镜山庄距离鹿门山不到七十里,中间有尚算平整的道路相连,一行人用过朝食后出发,午后的日头稍稍偏斜,就到了鹿门山脚下。

  庞山民安排好下人去山中书院通报后,便热情地为已经下车步行的潘阳一行,做起了免费的导游。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沔水(汉江),与岘山隔江相望。同环抱鹿门山四周的狮子、香炉、霸王、李家诸山相比较各具雄姿,共同构成了此地群山之风景。

  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女,云遮雾绕,忽隐忽现,直叫人心驰神往,欲投入其怀抱。近观诸山,狮子山秀、香炉山幽、霸王山雄、鹿门山峭、李家山旷。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飘香、云雾缭绕的仙境。

  听完庞山民对于鹿门山周围景致大致介绍。潘阳不由的扶手称赞一声:“鹿门山好风水,人杰地灵。山民兄好口才!”

  庞山民连忙谦逊:“不敢,当不得博彦夸奖。”

  前行不久,见通往书院的道路旁有座山,山上有座寺庙,据庞山民说,当地县志记载,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部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纪念,后来此山以寺得名,称作鹿门山。

  沿着道路继续前行,眼见得便进入一座宽阔山谷中。谷口有座山门,门额上书四个篆刻大字:“鹿门书院”。

  此时并非授课时间,山门下站着不少学子。一行人来到山门前,众学子中走出两人前来迎接,经庞山民介绍相互见礼后,潘阳得知二人为庞统庞士元与徐庶徐元直。

  仔细打量着眼前颇有些矜持的庞统庞士元,潘阳在心里再一次大骂罗贯中这个害人精,在《三国演义》中,他将庞统容貌描写的丑陋不堪,孙权和刘备都因为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意使用。可眼前的庞统,身材中等匀称,不胖不瘦。最要命的是,一张俊美的脸庞可与后世的林志颖相比,满面春风地站在那里,气质儒雅,风度翩翩,这简直就颠覆了潘阳的三观。也难怪庞山民非常自豪地介绍庞士元为“南州士之冠冕”,可见姿容之俊美,风仪之卓群。

  徐庶徐元直的形象倒是很符合潘阳心目中的形象。中等偏上的个子,魁梧结实,明明是颍川长社人,看上去更像一介山东大汉。感觉就是忠厚诚实且豁达大度,一副很靠得住的样子。

  庞山民的家人带着潘阳的两个护卫,赶着几辆牛车,牵着大黑驴从一旁绕过教学区,到别院去安歇,唐牢、唐力却是坚决不离开潘阳身边,潘阳无奈,与庞山民商量后便由着他们了。

  众人跟随庞统、徐庶的带领,穿过一片有院墙的房屋建筑物。一路之上,潘阳与庞统、徐庶虽是初见,却是颇为投契,说到兴致高处,还时不时发出些爽朗的笑声。

  庞山民一路为众人介绍各处建筑物,或是学舍,或是藏书堂,还有教授的精舍与众学子的寝室,不一会儿,便走出这片区域,来到另一个竹篱笆围起来的院子。院子很大,种了不少竹子,几处精致的草堂,掩映在竹林中。

  来到一间草堂前,众人停下脚步,庞统进去通报。趁这功夫。潘阳又打量了一圈儿四周。夕阳照射下,一片宁静祥和。潘阳忍不住称赞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果然是隐逸高士的风范。”

  “过奖了,当不得博彦兄夸赞。”一旁的庞山民赶紧再次表示谦逊。

  “博彦贤弟年纪轻轻,便身具隐士情怀,莫非有隐逸山林之志。”另一边的徐元直也朗声笑道。

  正说话间,庞统自草堂中出来,对着潘阳一拱手。微笑着说道:“庞公请博彦入堂中一叙。”他自然不能称呼“庞德公”。潘阳随着庞统进入草堂中,其余人等均在堂外等候。

  草堂内尚未掌灯,较堂外昏暗许多。甫一进入堂中,潘阳眼睛尚不能适应其中的光线,隔一会儿才看清,矮榻之上有两个正在下围棋的老人,两个小僮儿站立在一旁伺候。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