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72章 完结感言_无念者白少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妄言误人,就给大家念一段《法华经》吧……如是我闻。一时,佛住……”

  “停!尼玛等你念完人家手机都没电了。”

  “就是,等下人家都睡着了,明还没说呢。各位,不好意思啊,这秃驴不太会说话,憨的很。”

  “阿弥陀佛!佛理无边,岂可一语渡众生,望诸位施主苦海自渡,心不染著,贫僧告辞!”

  …………

  “各位,我是萧明。平说他只擅长相逢,不擅长离别,所以把我放在了最后一位。

  人这一生,真正能触动到内心深处并且永远铭记的事情并不多。

  你们见证,曾有我们这样一群角色。

  我们感恩,曾有你们这样一群观众。

  你我各自在不同的世界绽放,却又有着相同的情感,实乃互为知己也。

  今日一别,恐再难有重逢之日,愿诸君安好,各自珍重。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

  …………

  大家好,我是千笑。

  说真心话,当我在键盘上敲下“全书完”这三个字的时候,虽然也有怅然若失,也有依依不舍,但更多的竟然是……美满愉悦。

  《三体》里有这样一段话。

  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了经典。

  余华有一段采访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让我深以为然,极有共鸣。

  我不敢说进入了这种最高状态,更加不敢说什么经典。

  但我码字时确实感觉我自己是一个偷窥狂,写小说,原来是一个变态的事。

  我每次描写《无念者》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对话,动作,看待事物的视角,处理事情的方式完全就不受我控制了。

  如源源不断的泉水一般,从我脑海中自动涌出来。

  在这时候,该谁说话了,他会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会怎么做。

  这些真的不用我想,会自己蹦出来,那种水到渠成般的顺畅感,可能就是我痴迷写作的原因。

  那种状态下,写作真的不再是一个写手向外输出的过程,而是反了过来,变成一个作品往写手内部输入的过程。

  这真不是我凡尔赛,是切身经历,所以上文无念者们的告别,不是我刻意去写,而是他们在我脑海中催促着我:“让我们跟大家好好告个别吧。”【卧槽,我不会人格分裂了吧?】

  然后我坐在电脑前,鬼使神差般看着他们十二个人说话,把他们的告别语记录下来,发表给大家看,仅此而已。

  我相信就算没有自我介绍,大家也能看出来那一段是哪一个人说的。

  这可能需要对角色的反复剖析,人设的深度感悟,才能做到,一旦进入那种状态,写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