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 借钱_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婚事又因为马大头的骚操作毁了,对于马大头有些怨恨。

  但是牛大胆其实也是明白对错的,所以后面对于马仁礼还是不错的。

  至于说牛大胆不识好歹也不至于,这种事谁遇见了也保持不了冷静,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这是解放前的事,其实现在农村的民间也是有私人放贷的,而且利息还很不低。

  他前世网上很多人都说怀念这个时期,说是现在的村里的人都跟一家人似的,以后日子好了反而没了人情冷暖。

  小卫还是比较好奇他们这些人的年龄的,就算是七十年代,对那个时候有印象的怎么说也得五十五岁左右了,看个短视频还发表评论,小卫只能感叹一句:大叔,你真潮!

  现在农村的私人借贷中大部分都是实物借贷,借啥的都有,但是还的时候还是以粮食为主。

  主要也是因为粮食这东西现在是硬通货,上哪都能换东西换钱,最低最低也能去粮店回收,绝对不愁没人要。

  像是借钱还粮、借物还粮、借猪还粮、借粮还粮等,不管你借了啥,都可以用粮食来还。

  至于借贷的原因那就多了,生病啊、娶亲啊,还有就是那种家里孩子太多吃不上饭的,不是吃半饱,就是维持最基本消耗都做不到的那种。

  刚建国的那几年就不细说了,各家种各家的地,一家就那么几亩地和两个劳动力,孩子生多了养不起是很普遍的事,这时是高级社了,养不起孩子的情况其实也有。

  目前是工分换口粮,口粮这东西其实是和城市里面的粮食定量有点像,规定了大人孩子,各个年龄段每个月的粮食定量,这算是最基础的消耗。

  地里收的粮食,交了税和派购的量,这剩下的粮食就是给社里的大伙分,至于怎么分,那就是按口粮的定量。

  比如牛马两家,马仁礼就光棍一个,虽然身兼数职,赚的工分在村里数一数二,但是口粮的定量就一个人的,一年顶多分给他400多斤的粮食。

  牛大胆家也就两口人,分的也不多,但是有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少少七八口子人,这样的人家分的粮就多了。

  但是想要分粮的前提是把口粮的工分挣够,工分就简单了,一个成年的劳动力上一天工记一个工,一般也说是十个工分。

  女性的话,基本上都是按七成来算,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小农活干得慢的,或者年纪太大的干不动,一天五六个工分也正常。

  这是种地,还有冬天修水渠、做手工编筐,给社里维修农具或者做会计,也是有工分的,这些算是额外的工分。

  一般情况下如果没啥特别的手艺,两口子都是壮劳动力的话,赚到的工分可以换老少七口人的口粮。

  其实对于这种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要比自己单干好上不少,但也只能养这么多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