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_我在美漫世界有一个商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47章王剑

  民国十七年(1928年),社稷坛被命名为“中山公园”,拜殿改称“中山堂”。

  社稷坛布局是依照周代以来皇宫旧制设置的,即如《考工记》所记载的“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的布局。

  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社稷坛祭坛外呈正方形,寄寓“天圆地方”之意,是一座用汉白玉砌筑的三层平台,高米,其周长上层为米、中层米、下层米,四面各设四步台阶。

  祭坛上层按照中国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区域,分别铺设青、红、白、黑、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俗称“五色土”。

  泥土由各地州府运送而来,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象征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

  坛台中央立有一方形石柱,名为“社主石”,又称“江山石”,意指江山永固。

  坛台四周有三重围墙,内墙为壝垣(矮墙),初始时以砖砌墙,后涂上青、赤、白、黑四种颜色,后改为四色琉璃砖,与坛台相呼应。

  拜殿是明清两代帝王在祭扫途中避风雨的地方,故名拜殿,始建于明代,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重昂七踩斗拱。

  室外和玺彩画,室内为金龙枋心旋子点金彩画,也是改变功能后的改动。

  殿内为彻上明造,无廊步,歇山角梁与采步金和下金檩相交于垂柱,这是明代无廊殿座的结构特征,足证此殿仍是明初原物。

  门窗装修已非旧物,现中三间隔扇门,梢间间槛窗。

  戟门同拜殿前后连陛,都立于约1米高的白石台基上,台阶六步。

  外坛墙周长约为2015米,天安门内西庑正中为社稷街门,东向,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端门内西庑为社左门,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社稷坛东北门在午门前阙右门之西,原为黄瓦三座门,经过改建,已失去原状。

  兰亭八柱原在圆明园的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处,仿绍兴兰亭而建。

  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置兰亭碑于亭内。

  兰亭碑上刻有曲水流觞图,背面有乾隆写的诗文。

  八根柱上分别刻有乾隆和七位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帖。

  “社”,指祭祀“社稷神”的社稷坛。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稷”是五谷,延伸开来,意指疆域国土、衣食之源。

  由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天子,所谓受命于天,因此皆把“社稷”视为国家的象征,把“社稷神”看作极为重要的神祇。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社稷的大礼。

  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将自己比作“天子”,将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