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招人手_一品权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异常艰苦。不过,这些辅兵经过最初的艰苦之后,挺过来了,就感受到在蛮族军中那种快乐。

  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够吃饱,还能够有肉吃;官兵同吃同住,甚至连将军都跟他们一样吃住、一样训练,甚至正兵们的训练量更大。

  人的心里满足感很奇怪,有时候要得到的非常多,有时候却又非常简单。这些辅兵原本居无定所,朝不保夕,成为辅兵后,虽说训练艰苦但人家将军都一样在训练,他们心里就满足而平衡。如此心态之下,对训练丝毫不排斥,也就有更好的训练效果。

  对于体能训练、基本战技训练,有一个月的基础,即使这些辅兵今后在战场上遇到倭寇,至少不会比平倭军里的其他军兵差。他们的战力一时半会还不会体现出来,但平定倭寇很可能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有这些时间的磨砺,足够让这些辅兵脱胎换骨。

  除了辅兵这边招收六千多人,粥场那边的人手也在膨胀,两千多人。人手多了之后,负担也是沉重的,至少一点,让杨继业比较满意,那就是粥场的人手,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了。其中有好几个人有很不错的表现。

  人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是简单地在村寨窜走,而是开始做具体的一些事务。比如说开始搞高度酒这个项目,依然是收购土茯苓,然后做酒厂。

  高度酒的销量,在苏杭这里的市场,远远大于荆蛮楚地和垣武城。另一进项较大的,就是盐的贩卖。

  这是刘裕等人明白杨继业办粥场的规模后,又不肯白拿他们送过来的米粮,便给他提供这样一条渠道。

  盐和铁,自古以来都是统治者掌握在手中,盐业的利润太大,也是经济命脉之一。但苏杭这边临海,是产盐之地。盐业官卖,分往各地都有指标的,但这些指标却有弹性,有操作的空间。

  如此,有刘裕等人帮忙,杨继业便从这些人的指缝中,得到一些盐的指标。将盐津县贩卖、销售,那些高利润,自然落到各个环节的人手里。

  到杨继业这边的人手中,这些盐不会在苏杭这边出手,卖掉,而是运送回荆蛮楚地,甚至他们还接触到贩卖私盐的路子。在苏杭,产盐之地,熬盐的盐农们,除了将产盐上缴,自家也会偷偷留一些,就成为私盐的来源。甚至有人在外海岛屿进行晒盐,偷运到陆地来,从不同的渠道散往全国各地。

  杨继业粥场的人,对这些路子他们有,便与杨继业提议。杨继业自然不在意,私盐自古就有,也是盐农和地方上一些豪强们的生路,不可能完全斩断。拿到这些盐,然后运送到荆蛮楚地、甚至送到蒙匈族那边去,中间少了很多环节,这就是真正的暴利。

  目前的发展,还不局限在挣钱,主要是要将这一批人养活,让他们看到活的希望。一个月时间,杨继业也是忙碌,同时,也将自己在苏杭的圈子逐渐扩大。

  期间,与徐金胜见过一次,与于连欣倒是有几次在一起吃饭。于连欣间接地提到监军张涛,要杨继业让蛮族军那边警惕。

  杨继业不置可否。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