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九章 论文定刊!(继续日万!)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解释反常塞曼效应以及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疑难,25岁的古兹密特和乌仑贝克提出了粒子自旋的概念。

  这个概念最初遭遇了大量的非议和抨击。

  但在被一个个项目组先后验证成功后,它迅速成为了粒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时古兹密特和乌仑贝克在四个月内,被从异端变成了物理学界的未来之光。

  他俩的老师叫做艾伦菲斯特,而艾伦菲斯特又是玻尔兹曼的学生。

  于是当时玻尔兹曼这一系几乎人人都在狂欢,高呼重铸玻尔兹曼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但是

  谁都没想到的是。

  如今快40年过去了,粒子自旋依旧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成果没有得奖的原因很简单:

  物理学界没有更深入的现象或者数据去证明它的价值配得上诺奖。

  没错。

  从自旋被证明之后,它的理论几乎停滞了四十年

  后来古兹密特进入了曼哈顿计划组,战争结束后四处奔波。

  如今如果不是亲近的熟人,已经没多少人记得这个小老头当年也是个少年大帝了。

  更重要的是

  不同于好友乌伦贝克的豁达。

  古兹密特始终将自己没有获得诺奖视为遗憾。

  毕竟这奖项和什么X鸡奖之类的相比还是有区别的,终究还是代表着学术的最高峰。

  古兹密特甚至在数年后很是悲观的写下了一句话:

  【因为缺少那个荣誉,我将死不瞑目】。

  而如今随着这篇论文的出现.或者说随着约翰的提点。

  古兹密特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这个叫做元强子的模型在宇称这部分的解释上,其实是在对粒子自旋做了一个释意!

  也就是内禀角动量的数值会直接影响某些粒子的分态,也就是论文里提到的简并压力!

  而有了这么个模型支撑,粒子自旋的重要性便会瞬间提高一大截。

  诚然。

  这篇论文一旦被证明为真,那么当年的诺奖必然会授予论文的发布者。

  但另一方面。

  古兹密特本就无意去争夺获奖的先后位次,他在乎的只是诺奖本身而已。

  不管是三年后、五年后、还是十年后。

  只要在他活着的时候能拿到诺奖,他就知足了。

  况且

  这种前人提出理论没被重视、但被后人某些研究而间接证明重要性并且最终获奖的例子,在诺奖历史上也不是没发生过。

  比如说瓦尔特·博特获奖的符合方法。

  符合法最早的发明时间是在1924年,它是最早的与逻辑门电路之一。

  但直到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和菲力克斯·布罗赫发现了核磁共振在1952年获得了诺奖,瓦尔特·博特才在两年后跟着得到了这个至高荣誉。

  没办法。

  物理学就是如此。

  很多成果在没被发现价值之前确实不够诺奖,哪怕是2023年都还必然存在着这种情况呢。

  更别说这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