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第九十九章_盛世安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计算过了,军营中的碳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

  她算过了,碳从渠南运到霖城,走水路的话,只要半个月就能到了。

  只要他们的碳在差不多的时间到就行。

  有些东西送得太早的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俗话说雪中送碳,那就是在下大雪人们急需碳时把碳送过来,才会得到他们实实在在的感激。

  如果是在没下大雪前或者人家不缺碳的时候送来,不过是得到一句不甚在意的谢谢。

  这种情况想想都觉得不值。

  不要说她矫情,谢意馨虽然愿意把这些碳无偿地送给军队,但这些碳是他们谢家用银子买的,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如今只是挑个时机罢了,又不是不送。

  计划完这事,她又想到一个问题。

  上一世,这场仗打得大昌百姓怨声载道,周昌帝差点就在百姓们的埋怨声中崩了。

  毕竟这场仗死了一大半的士兵,光这些死者的亲人就够怨气冲天的了。再加上大昌国库并不算丰厚,打仗期间收的税也重,让百姓们都有了一点逆反心理。而当时战事紧急,相应的安抚工作没有做到位。

  即使是后来的惨胜,大昌的民众也没有多大的欢喜,反而埋怨多一些。

  幸亏后来君景颐提出加大抚恤金和安葬费的给出数目,又拿出了棉花种子让这些士兵的家属们优先试种,大大地安抚了军队。再加上他献出的棉衣,救了无数将士性命的大功。

  这件事让一直在三皇子与四皇子间摇摆不定的周昌帝下了传位给君景颐的决心,

  现在想来,谢意馨都不得不佩服君景颐殷慈墨他们收买人心的能力。

  这一世,这场战争把君南夕扯了进来,谢意馨不乐意君南夕吃力还不讨好。

  她想了很久,隐约觉得民众心中会有怨气,都是因为消息闭塞造成的。

  除了官面上的捷报奏报,民众们都接收不到军中别的消息,将士们就连家书也回不了,百姓们对战事的参与感并不强。

  谢意馨秀眉微蹙,一边想一边敲着桌子,这样的情况该怎么解决?

  想来想去,还真被她想出一个法子来。

  那就是收集战士们在军营中战场上的一些事,编辑成故事,当然,收集到的资料会让军队的人过滤掉一些机密事件的,不让传不让写的就不传不写。然后传回京城,让说书的在京城的各大茶楼里演说。她觉得这样做的话,效果应该会不错。

  越想越觉得可行性很强,她决定了,先在京城试一试,如果行,各行省也可以试试,务必让大昌的百姓对这场战役都有一定的认识以及参与感。

  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全部用化名,预防有人拿这事来抢功劳。而且样貌都用模糊的描述,不用特征太突出的词,以便民众有代入感,还有......

  谢意馨一步步地计划着,不过这些事还得君南夕出面和邓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