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8章 半成品和残次品_重生南非当警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尽可能远离德国本土,寻找投靠盟军的机会。

  冯·布劳恩跟小胡子不一样。

  小胡子这种人,命运是和德三帝国牢牢绑定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冯·布劳恩是科学家,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这里要划重点,“科学没有国界”这句话,最早出自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原话是“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自己的国家”。

  这句话巴斯德说过之后估计就忘了,却被美国发扬光大,打着“科学没有国界”的旗号全世界搜罗科学技术和人才,然后就给科技设置了国界。

  简单说就是技术落后时,科学就没有国界。

  技术领先时那就两说。

  法律?

  不重要,如果你需要可以给你现写。

  这就是美国对于科学的态度。

  冯·布劳恩还不够了解美国人,他也不是只联系了南部非洲,同时也在联系美国人和英国人,只可惜在美国人和英国人那里,冯·布劳恩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馈。

  美国人所谓的回形针行动,执行的范围比较小,了解这件事的人不多。

  南部非洲搜集技术和人才,主要是通过布拉德办公室进行的。

  “能不能想办法为我们的研究人员增加一些营养,他们的情况很糟糕。”冯·布劳恩很担心研究人员的健康状况。

  现在的阿尔卑斯山,开发程度远不及物质生活条件极其发达的21世纪,山里的生活还是很糟糕的。

  德国人对于这帮科学家还是很重视的,在佩内明德基地,研究人员们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无需为生活担心。

  进入阿尔卑斯山之后,别说研究,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研究人员们因为常年工作在实验室,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突遭巨变,进山没多长时间,已经病倒了十几个。

  更要命的是,山里不仅缺乏生活保障,同时还缺医少药,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么或许不用多长时间,团队就会彻底解散。

  “我已经跟穆勒上校说过这个问题,不过穆勒上校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瓦尔特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保护他们的党卫军官兵都打猎吧。

  说是保护,其实就是监视。

  躲在山里等死不是冯·布劳恩的习惯,他迫切想要回到实验室,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晚上在冯·布劳恩居住的房间里,聚集了三十多位科学家,他们是这个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冯·布劳恩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村庄,说是村庄,其实只有十几户人家,无法容纳所有团队成员,所以冯·布劳恩他们这500人,被迫分散到附近的几个村庄里。

  这也造成负责“保护”他们的党卫军严重分散,力量不足,所以就给了冯·布劳恩机会。

  冯·布劳恩作为团队带头人,拥有整个团队唯一的一部收音机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