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5章 新三百四十五章:美名远播_我比崇祯大一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毅骑术精湛。

  再加上他的三匹坐骑都是从几万甚至于十几万匹战马中精选的乌珠穆沁良驹。

  所以黄毅也能够如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等等蒙古人那般,在奔驰的战马上打个盹儿。

  这彪人马用不着担心补给。

  因为这一路兴和军已经分十几批次走过,沿途留下了好几个大型补给站。

  这种补给站设在官道边,一般情况下距离当地府城州城几里而已,有时干脆借用了被裁撤驿站的地盘。

  各州府都头疼客兵过境,独独欢迎兴和军往来。

  交割本色米粮都是实打实按照规矩来。

  这其实是坏了官场的潜规则。

  然潜规则又上不了台面!

  黄毅的兴和军不接受任何潜规则已经广泛传播。

  如果粮饷被漂没了,没有哪个官吏敢拿来兴和军大营交割。

  导致腐朽的大明王朝终于有照章办事不吃拿卡要的官吏,而且是一级一级往上传导。

  督粮道负责本色供应,是漂没的首要环节,供应兴和军粮食之时想动手脚也动不了。

  因为但凡跟实数不符,没有哪个官吏敢送去兴和军大营。

  正五品督粮道官员威逼也无济于事,官吏宁可丢官也不接差事。

  原因很简单,被兴和军当场拿到漂没粮食的证据,当天就会有锦衣卫抄家抓人。

  落到锦衣卫手里,舍得倾家荡产都有可能小命难保。

  谁不胆战心惊?

  督粮道头铁,敢亲自送缺额的粮食吗?

  大明官场总有黄毅的传说,太多不得不给兴和军足额的官员自我安慰。

  黄毅只是个蛮夷之地的武夫罢了,我等读圣贤书的斯文人不屑于跟这种没有礼数,不服教化的异类计较。

  所以只要是有关于兴和军的供给,官员们基本上统一口径:“如数给他!”

  “早些打发了他们,切莫节外生枝!”

  “别忘了自查自纠,免得被黄毅那厮借题发挥!”

  “别给本官惹麻烦,不但要核对数量,质量也不能马虎,掺了沙子的莫要往兴和军那儿送!”

  不管是凶名在外,亦或是威名赫赫,也有可能是善名远扬。

  反正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得罪黄毅刁难兴和军。

  兴和军设补给站之时不但没有被谁阻挠,还有几个州府愿意派出官差帮忙。

  补给站用不着留太多人,一般情况下一个总旗辅兵外加一个小旗正兵足够。

  如果人手不够,直接雇佣当地人。

  行军两千几百里,兴和军美名传播一京两省十七州府当然事半功倍。

  兴和军需要雇佣人工作的消息一旦放出去,总会来很多人接收挑选。

  往往是一个工作机会有十几个人争夺。

  没选上的人不死心,隔三差五还来问一问:缺人手不?

  补给站人气旺,购买力强大,附近的老百姓习惯了来卖东西。

  直接导致补给站旁边形成了大型临时市场,吸引力覆盖方圆十几里。

  来逛市场的老百姓安全有保障,有兴和军辅兵抓捕盗贼维持秩序呢!

  用不着担心补给站的兵力不够,这一路上,除了登莱和山东东部刚刚被叛军祸害导致盗贼遍地,其余的地方还算好。

  那是因为己巳之变已经过去三年,京畿之地的秩序正在恢复之中。

  山西东部没有被流寇肆掠,又有兴和军打土匪、山贼保平安,地方上还算太平。

  州城、府城附近紧靠官道的补给站,不太可能遭遇大股盗贼袭击。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