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4章 二百八十四章:闲言碎语_我比崇祯大一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4章二百八十四章:闲言碎语

  耿如杞是进士出身,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这年头有不少读书人读医书,会把脉开方子,耿如杞也颇懂医术。

  大灾之后有大疫是常识,耿如杞当然重视。

  既然灭鼠能够防御黑死病,那就动员整个宣大的军民都参与。

  反正老鼠的危害人所共知,执行这种命令不会遭遇抵触。

  耿如杞跟黄毅谈了很多,还把最近登莱发生的叛乱细说了。

  此时的大明朝廷还没有意识到李九成、孔有德等等东江旧部的叛乱会糜烂千里,导致几十万人死于非命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唉!归根结底还是崇祯皇帝不会用人。

  孙元化是个科学家,最适合在工部管理铸造火炮、打制鸟铳,怎么能让他担任独当一面的登莱巡抚?

  吴桥兵变之时,主谋是李九成,孔有德属于被逼无奈,他们的人马只有一千左右。

  然巡抚孙元化一直幻想着招抚,没有及时调兵遣将予以消灭。

  最终导致叛军人马越打越多,最多时达到好几万,祸及大半个山东。

  原本能够牵制后金的登莱一蹶不振,反而变成当了汉奸的孔有德经常袭扰山东。

  现在的历史有所不同,原因当然是大凌河城依旧在坚守,吴襄、宋伟这两个总兵官龟缩在锦州闭门不出,没让后金军占到便宜。

  历史上这俩活宝被孙承宗逼迫万般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去救援大凌河城,见到后金军立刻逃跑白白丢了几千兵马。

  在这期间吴三桂发现逃跑的老爹被后金军围困,率领铁甲家丁冲锋营救,居然打败后金军把吴襄救回锦州城。

  混战中吴三桂被一刀剁在面门,从此以后鼻子上留下一道疤。

  吴三桂奋勇救父的故事后来还被崇祯知道了,在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心中留下了“孝义无双”的好印象。

  如今没这样的美事,吴襄根本不出锦州城,无惊无险,用不着儿子拼死相救,吴三桂失去了一战成名的好机会。

  此时张春率领的几万援军没有被兵部催促,所以小心翼翼行军,慢得如同乌龟爬。

  急得谋划着围点打援的皇太极直冒鼻血。

  此时的皇太极还不知道围点打援的难度不小。

  那是历史不同了,大明方面没有打成添油战术,没有吴襄、宋伟连续两次带几千兵马救援。

  如今的锦州城里多了一万兵丁,因为没有战败损失上万人马,所以士气还在。

  张春的救援人马和锦州的人马汇合后,能够组建一支人数达到六万的大军。

  其中一两万籍贯永平府的兵丁跟后金军有血海深仇,他们都有亲人死于阿敏制造的大屠杀。

  这些人都是主动从军,都想着报仇雪恨,不缺死战的决心。

  总而言之,各种迹象表明,后金方面这一回需要肯硬骨头,估计战损要远大于历史。

  大凌河之战有可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