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 作死的太监_我比崇祯大一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1章作死的太监

  打流寇而已,而且是崇祯四年秋天的流寇,两千辅兵足以独当一面。

  这不是夜郎自大,而是此时的流寇刚刚发展起来,装备、意志、战斗力、战术都不行,一般情况下都是躲着官兵。

  曹文诏率领一千关宁铁骑经常性把数万流寇追得上天入地。

  流寇们需要在不断的流窜、战斗中积累经验,发展三四年后就能主动攻击官军,而且是挑最敢战的官军下手。

  接下来就是令流寇闻风丧胆的名将曹文诏殒命湫头镇,官军开始畏葸不前……

  流寇们胆儿越来越肥,居然敢杀到中都凤阳府掘了老朱家的祖坟,把朱由检哭晕在厕所……

  明末远不止是文恬武嬉,已经烂透了,没救了,皇帝没有能力却勤奋不已,多做多错,大做大错,越做越错!

  宗室在贪婪吸血,绝大多数文官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绝大多数武将贪生怕死,喝兵血却是悍不畏死,总兵官最后的下场是被哗变兵丁打死绝非个例。

  一些武将养寇自重,一些武将纵兵抢掠时穷凶极恶的程度远超建奴和流寇。

  黄毅肯入关剿寇根本不是想救满目疮痍的大明朝,他的主要目的是弄人口,抢钱粮,宣传兴和军。

  他根本没有剿灭流寇的奢望,因为他深知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没有高迎祥也有矮迎祥,死了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

  不消灭滋生流寇的大环境,想要剿灭流寇就得采取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办法——杀光无谷之人。

  通古斯野蛮人的理论简单,没有食物的人不抢劫怎么活下去?

  所以野猪皮下达命令,把无谷之人视为仇敌,一杀了之。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虽然灭绝人性,但是行之有效。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此时的大明想要彻底解决流寇至少要把陕西、河南、山西的人杀掉一半。

  这得杀多少人?五百万还是一千万?除了已经死翘翘的野猪皮,谁能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儿?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黄毅来了,他不是真心为了剿寇而来,而是为了兴和军的利益。

  带四千人马在关内吃饱肚子,肯定能够节约根据地的大量粮食,节省下来的粮食肯定能够多接收至少一万汉民。

  如今的黄毅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所以一心想着开源节流搞活经济!

  兴和城一直在晒盐,产量很大,但是没法在关内销售。

  这一次入关剿寇,黄毅准备携带五百石,不是买私盐,而是用来换粮食。

  陕西、山西、河南等等地方,宗族结寨自保,他们防流寇的同时更加防范官军。

  黄毅遇上这样的山寨、堡垒时可以采取架炮威逼的方法索要一些粮食,如果威逼不成,就得利诱,可以用盐换粮食。

  秋收后兴和城有了存粮,总量在确保已有军民供应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增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