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8章 抢哪儿呢?_我比崇祯大一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8章抢哪儿呢?

  汪柏山、叶惠玲几个是最高民事官,根据地的支出有多大心里清楚的很。

  他们建议黄毅减少或者干脆停止接收流民,觉得按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人口,用不着两个月就没银子可用了。

  黄毅从来没觉得人口是负担,但是知道人性,如果不能按时给月钱、军饷,就会失去信任。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投入太大缺钱!

  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都是自用,建起了粮库、水库、城池和成千上万住房。

  但是一两银子都没赚到,水泥这个跨时代的重要发明根本没能体现出经济效益。

  原因很简单,根据地的汉族人口基本上是蒙古部落的奴隶、被建奴裹挟的汉民、被建奴或者流寇毁了家园的流民……

  这些人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哪有财产?

  他们当然需要粮食吃饭、需要房子住宿。

  所以黄毅新建了成千上万间住房,花掉了几万两银子,一两银子都没能回收。

  但是过些时间就会有所改观,汉人老百姓家的观念深入骨髓,有了积蓄肯定舍得花银子买下属于自己的住宅。

  毕竟作为公租房的一个小院子住三四户人家,有的多达十几二十几口人太拥挤。

  根据地没有免费提供住房,采取先解决住宿问题后补交房租的办法,而且房租价格很低。

  这完全是迫不得已,因为刚刚弄来的人口基本上是一贫如洗。

  低价的生活保障当然是最基本的,仅仅提供个暖和的地方睡觉、吃饭而已。

  挣到工钱,不满意公租房住宿条件的家庭,完全可以花银子租一个小院儿居住。

  房租也是良心价,每个月仅仅是二钱银子左右,大概是一个普通工匠月钱的百分之十。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感觉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追求。

  根据地不缺工作岗位,只要肯干,无论男女都能挣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银子。

  一个家庭只要有两个人工作,基本上能够存下一个人的月钱。

  劳动者能够积攒下银子,当然有了购买力,买一个小院子不再花租金应该是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

  根据地卖出房产是永久产权,一般情况下只以房屋成本价的百分之十算土地出让价。

  售卖给根据地群众的房子,只允许在成本价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十。

  但此时绝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太多积蓄,明年的情况要好一些。

  黄毅已经在考虑开设银行给辖区的老百姓提供按揭贷款服务。

  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的黄毅将要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根据地不仅仅有水泥厂,还有钢铁厂、肥料厂、面粉厂、砖瓦厂、石灰窑、沙石场、煤矿、铁矿等等产业呢,难道都不挣钱?

  唉!地方太闭塞,销路没有打开,钢铁厂仅仅是一小部分钢铁用来打制农具外销,利润不值一提。

  火枪火炮厂生产的燧发枪和团炮是军国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