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4章 北方战争(39)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64章北方战争(39)

  西山大本营的战略会议发展到了有关经济和战略走向讨论的阶段。

  “欧战爆发到现在结束,已近5年,不需讳言,这5年当中,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欧战一开始,各国的注意力焦点便放在了本国身上,原来加在中国之上的有关经济压迫和侵略顿时减轻,突出表现在工业产品输入的锐减和出口产品的剧增。

  在战争爆发后,一部分因为各国的航运都调集用于本国的战争资源收集,另一部分则是工业能力进行战争转向和战争内敛。以德国为例,因为航运受到***,德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几乎断绝,原来化工、机械等都是大宗输出物资,欧战一开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个过程中,一贯坚持“进口替代”方针的北方实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批原来非进口货不可的商品在国内被制造出来。一开始也许质量和价格都不如进口货,但由于进口断绝和国内的产业扶持,慢慢规模开始扩大,原本拥有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优势迅速体现。在这5年当中,北方实业的工业总产值(以1914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近20倍),即便扣除物价因素,增长水平也在16倍以上,称得上前无古人的高速。更令人值得称道的是,由于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再加上日益提升的技术水平,北方实业生产的替代品质量越来越好,成本也越来越低,在批量化大生产特别是流水线方式生产后,已经可以完全和进口货相媲美——考虑到这个过程还是渐次抽调熟练工人支援军工的背景,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有目共睹。

  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造就了这个局面。第一就是中日冲突,原本西方列强的产品退出市场后,日货有望占据一席之地,但因为中日冲突大大恶化了民众对日货的观感,使得日货直接被驱逐出了市场。为什么***国内也有一股反对陆军的势力,就是因为嗅觉敏锐的财阀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原因所在。但后来哪怕中日休战,中国和***的关系也未回复到站前,至于日货的销路,在民族感情之外,因为成本提升、国货质量进步等缘故,丧失了原来的势头-——不仅未能扩大市场,反而失去了不少份额。

  第二就是关税保护,关税保护的要害在于两层。一层是进口关税提高,虽然还没有彻底实现关税自主,但起码进口关税已经较之从前翻了一倍,对于进口商品有了天然的抵制效应。更要紧的是出口关税保护,由于欧战对各种物资需求迫切,使得基础原材料价格大涨,出口关税的大增更是加剧了不平衡,使得国货相对于进口商品有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但是,现在欧战结束了,经济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