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4章 时机来临(12)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24章时机来临(12)

  电文上只有寥寥数语,却不啻于一道划破历史的闪电:7月17日,俄国爆发革命,沙皇政府倒台,格.叶.李沃夫成为临时政府总理兼内务部长……

  俄国的革命绝不是偶然的。在大公被罢免之后,特别是在德国春夏攻势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沙皇政府的统治秩序就变得摇摇欲坠,只要不是瞎子,谁都可以看出政权危机趋于表面化,而中俄有关调停以俄国的让步结束,算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大公去职最后,皇后阿历山德拉的宠臣、不学无术的巫术师拉斯普廷在宫廷日渐得势,利用尼古拉二世的迷信和迷茫,终于获得了操纵皇室部分的权力。甚至进而要攫取最高军事权力,由于皇后的德国背景,被保守派认为是全面屈服于德国的危机根源。6月份,忍无可忍的保皇派集团在尤苏波夫公爵带领下,刺杀了拉斯普廷,企图以此来拯救罗曼诺夫王朝。但由于皇后的挑唆,保守派被描绘有觊觎沙皇宝座的野心,尤苏波夫公爵等辈放逐。

  几乎在政权危机的同时,社会亦酝酿着巨大的反抗风暴,1916年工人罢工已经超过200万人次,除了少数核心军工,绝大多数工业生产受到了影响。由于大片国土丧失和内部经济秩序的混乱,1915年农业机器产品只有战前的1/5,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16%,车厢减少14%。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停产。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在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每月需要6万支步枪,而1914年8—12月只造出13万4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总共才制造机枪860支。交通、运输严重阻塞。铁路承担不了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1916年前5个月,铁路为军队运送的粮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1%。伤兵几天领不到食物和纱布。

  在中俄冲突发生后,从远东输入的物资进一步锐减,严重威胁着俄国内部的稳定,俄国和盟国的联系主要通过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海参崴。但摩尔曼斯克在春夏攻势中被德国人占领,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沃洛格达之间的铁路是单轨,运输不便。海参崴离俄国腹地又太远,还被中国卡住了脖子。俄国陷入窒息状态。中俄有关协议内容的公布,又使得传统上一直陶醉于帝国扩张的底层民众清醒过来,感到对政权的失望。

  在这个时候,革命的契机已经成熟了,而德国方面将列宁弄回俄国国内,更进一步加剧了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