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69章 气象更新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式,因为草案规定只有符合自愿原则,才能被募集为新兵,而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对于这一点,国防军高层具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适宜服役的人口很多。不需要规定强制性一般也能满足需求,不硬性招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如果把不愿服役的公民硬性招募进军队,既可能影响军队的士气也可能影响军队地战斗力。由于通篇贯穿着自愿色彩,因此也不必像后世那样规定在校学生免服兵役的例外。

  草案规定是一回事,正式实施细则要详尽的多。秦时竹等人来自后世,自然能充分理解民众的觉悟和思想状况,虽然在民族主义情绪激荡的时候有很多青年积极投身军旅。但辛亥革命毕竟已胜利两年有余,国内形势逐步恢复了平静,单纯靠思想热情并不足以稳定军队情绪――很多革命时期入伍的学生军已有不少申请退役,准备重新回学校去完成学业;而另一些军人则认为国家已开始了建设,准备离开军队去建设地方和自己的小家庭。对于这些情绪,秦时竹等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认为这在总体上对社会是有利地,也认为这是保持军队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中国的形势还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军队还需要加强、再加强!除了通过条例规定士兵较高的待遇外,还需要通过其余手段来进行补充。

  自从革命胜利特别是秦时竹当选为总统后,国防军的人员补充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最大的兵源便来自于铁路建设大军。铁路建设是民国初年的一大标志*件,全国总共吸引了近200万施工人员和辅助人员。国防军在各大铁路建设基地都设立了征兵站,只要工人在铁路建设大潮中工作满6个月,身体、年龄符合要求即可以通过资格审查而成为新兵。从铁路建设工人中招募新兵地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人一来经过了铁路6个月的建设工作,能适应艰苦的军队训练。二来铁路施工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这些人已适应了严格的纪律性要求,能更快融入部队,适应军人纪律。也因此,当时地征兵不是同后世一般集中在冬季征兵,而是每个月都有几天的征兵期,每个月都有铁路工人成为新兵加入国防军。根据统计,进入1914年6月后。每月的新兵入伍人数基本稳定在5000人左右。

  加强队伍建设,吸引更多有为青年投身军旅光靠抓征兵关是不够的,还需要抓退役关,为此,国防部同时制定了《中华民国国防军军人服役法草案》,草案规定,凡军人服役期间表现良好,无任何不良记录且本人自愿接受。退役后予以安排适当公职。原则上回原籍工作,确有需要可以就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