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4章 西藏问题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14章西藏问题

  梁启超极为感动,他知道蔡锷的难处,也知道这些轻松话之下,其实是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思索,不然,刚才蔡锷低头不语干什么呢?如果是一味搪塞,或者敷衍了事,那完全就用不着思考,不假思索的回答才更符合逻辑。

  “松坡,你的难处我是知道的,执政也是明白的,可是国家草创、百废待兴,要克服的困难还有许多,这番作为是苦了你了。”

  云南之行,梁启超在蔡锷这个得意弟子的配合下,极为顺利,不仅有效沟通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让秦时竹对于西南的布置也放了心,在他看来,有了蔡锷和张孝准的“双保险”,西南的大局不难定夺,无论是贵州唐继尧还是广西陆荣廷,都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唯独西藏方面,中央也许还要费点力气。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进军中央,掌握最高权力,自然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可从来都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秦时竹做了临时执政并准备再接再厉担任最高元首时,原本只在北疆一隅而遇不到的西藏问题也随之而来。说句良心的话,秦时竹在民众当中有如此高的地位,护国战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在外蒙古问题上的强硬,但此一时彼一时,秦时竹在外蒙古上的良好表现,反过来也束缚住了他在西藏问题上的手脚——民众的期望值高了,希望他能够解决的更好,而且,西藏问题比蒙古问题更为棘手。

  西藏自古即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这是一般人都公认地。但若是论起真正纳入中国版图来,西藏反而要迟于蒙古,是在元时期才真正内化为中国领土(看待历史要实事求是,就是这个时候也比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早)。满族在入关前,已经和蒙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可谓血浓于水,但和蒙古不大一样的是,西藏则是清朝得了天下后才进入大清版图的。对于中央政府的认同并不是很强烈。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区域,清朝一方面实行尊崇黄教的政策(顺治和康熙帝都曾给*和班禅喇嘛优加封号),一方面又不直接干涉西藏政务以示优容。直到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才开始派员驻扎西藏,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理。此后,中央对于西藏地管理日趋严密,1727年(雍正五年)正式设驻藏正副大臣二人,分驻前后藏。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廷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规定有关藏内大小事务,均应禀明驻藏大臣办理,并规定了西藏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整套制度。

  但随着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后,西藏的局势开始复杂起来。英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