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7章 南北战策(十四)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缘关系不同,他和葛从周一样,能够独当一面,依靠的是自己部曲的实力。手下那些百战沙场的老兵折损,使氏叔琮的实力骤然下降,现在再让他统领方面之责,其余将领绝不会轻易信服。

  十多万人的折损,也许所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粮食又可以多支撑个十来天。但现在的问题是,诸侯联军已经没有了决战的勇气,就算能多坚持几天,对挽回大局又有什么用?

  梁王重病,无法议事,只能授权敬翔,召集紧急军议,商讨下一步对策。

  仅仅相隔十来天,节堂上坐着的人就空了一半,朱友宁、张归厚、张存敬、李思安、王彦章、王晏球、马殷、郭启期、王师克……或死活降,都已不在此间,让敬翔看得是心中一片怅惘。

  军议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召开的,议来议去,也没议出个什么章程来,眼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别看大军的兵力于燕军仍旧不低,甚至还多一些,但燕军堵住了南北两头,已经稳稳占据了优势,别说现在士气低迷,就算能够垂死一搏,也要人家肯跟你搏一番才行啊。燕军只要守住了石后堡、泽州和陵川,只需一个月工夫,大军就得轰然解体,人家凭什么跟你硬拼?

  直到傍晚,梁王于病榻上传来一张纸条,军议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诸侯联军向燕军求和,燕军放开通道,让联军撤出河东。梁王承诺,向天子请诏,恢复燕王爵位,承认燕王对整个河北及辽东的统治,并以河东之地纳入燕国。这是一份相当于承认战败的求和条件,梁王终于拉下了颜面,军议重将尤其是梁王麾下众人,都深感屈辱。

  只是形势如此,又能怎样?于是李振临危受命,前往潞州,商谈议和之事。

  梁王崛起二十年间,但凡有涉及军国大事的出使游说,向来由李振出面,他口舌犀利,善于察言观色,为宣武体系内的“纵横家”。只是以前向来是出使劝降,或者是游说联合,从未有过“求和”之举,就算“求和”,全是“诈和”,行欺骗之计,哪儿会如今日这般真个前去求和?

  李振满载着众将臣僚们的希望,离开高平后,穿越长平通道,来到石后堡前。他报出自家名姓之后,燕军驻守石后堡的士兵也不认得,但听说是“梁王使者”,还是飞快回去禀告了。

  于是李振在石后堡哨卡前等待片刻,然后进入石后堡前哨;等待片刻,进入石后堡前寨;又等待片刻,进入一座军营;继续等待片刻,被领到石后堡中营……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一天里,他先后见到了伙长、都头、指挥、指挥使、都指挥使及各级虞侯军官,将来意翻来覆去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到了夜里,仍然没有看到统制一级的军官,幽州军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都去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