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2章 第 232 章_技术型工种(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认不认识,而是这文字数量稀少,甭管是哪个朝代的,也许咱们还能发现一个历史上的空白点呢?”

  说话的人打断了那些可能偏离主线的话头,直接回到了石碑问题上。

  “不愧是学历史的,就是对这些有讲究。”

  另一人赞着,然后大家都笑,他们学的专业各有不同,最后也都没从事相关专业的事情,经商下海,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实在不行就是自己开个小铺子糊口,那些属于专业的知识都像是白学了一样,充其量是现在的兴趣爱好,言谈之中带出来一点儿,也有些文化人的气息,不是那种一路莽出来的暴发户感觉。

  碑文上的文字没什么好研究的,看都看不懂,瞎猜一通就耗尽了最大的热情,拍照留念朋友圈,几人继续向前,到回程的时候,还一起在石碑前合影留念,若是将来石碑真的有什么特别,运进博物馆了,他们再说起这件事,就会感觉到骄傲了。

  这一想,也没人阻止那个人报上去,到了信号好的地方,查了文物局的电话,一个电话过去说了情况,又把照片发过去,事情就算完了。

  等了一段时间,收到那边儿给出的奖励,这才觉得有了点儿新鲜感,又是一通朋友圈炫耀,再下次,故地重游,看着那石碑被运走之后留下的深坑,明显经过一番挖掘后的样子,又是一通照片留念。

  因为事情有了参与度,又有新鲜感,也会打听一下具体如何,这才知道那石碑的存在竟是真的补充了一个空白点。

  六千多年的历史,总有那么些时期在历史上很难找出踪迹,越是近现代,越是留存了大量的证据,说明那个时期的事情,但越是遥远,越是难以从中寻觅只言片语。

  文字都还没有的时代,只能从那些化石中判断往昔,突然发现某个遗址,就要考证,那些类人的物件存在是否代表着一个失落的文明?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寻史,寻找那一段段变革的佐证,还要做的是寻根。

  我从哪里来,哪里是根源?

  对历史的追踪,不仅是对生命的溯本求源,还是对自身的深省和感悟,缺少了文化底蕴的国家,是水面上的浮萍,便是繁茂也不过是一时。人类活动的轨迹在不断创造历史,同时循着这些历史而去,又能看到那所在,看到一路走来的艰辛困苦,而明了这些,似明了根系从泥土之中输送营养的全部路径,有根方有叶,有前方有后,方才知道自己能够走向何方,又该走向何方。

  似一个成长轨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都会对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知道那些,才能让心扎下根来,不仅在这一片大地上俯仰无愧,更是对未来从不迷茫。

  “这种文字,应该不是第一次见到了……”

  有个教授这般说着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