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规模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窗外的白云,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前往台湾了。此次出行,蔡致良依旧邀请了顾远德教授。

  “顾教授,政府那边最近有什么好消息没有?”

  顾远德依旧没有放弃,不过,即便是如今半导体市场转暖,但是政府依旧强调所谓积极不干预的自由经济政策,对于顾远德的建议不感兴趣。

  顾远德笑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也差不到哪里去。”

  蔡致良道:“金河德州电子如今的情形,你也都了解,在技术方面还称不上登堂入室,正需要您这样的业内巨擘加盟。”

  “巨擘的称谓,可是不敢当。”顾远德摆摆手,道,“之所以从ibm离职,回港教书,就是回来养老的,台湾虽然不远,还是算了吧,我会尽我所能地提供一些绵薄之力。”

  “顾教授太谦虚了。”蔡致良见顾远德口风有些松动,道:“dram技术方面,如今最先进的是日本,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量产16m了。韩国起步晚,但在全国体制之下,却也即将突破4m技术。而金河德州电子刚刚投产的,还是1m的技术,这差距有多大,您比我更清楚。我计划在香港设立一处研发中心,还请您老费心,帮我尽快开发4m、16m的dram技术,让金河德州电子在全球,好歹有块立足之地。”

  “你这野心不小啊,还想在如今美日争霸中,杀出一条路来。不过冲你这一番雄心壮志,我会支持你的。”顾远德也没有再矫情,玩笑道:“不过,我的报酬可不能低啊。”

  “报酬之事好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算事。蔡致良见顾远德同意,对于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自然不吝啬这点报酬。

  顾远德问道:“德州仪器那边4m的技术授权没谈妥?”

  “是啊,按照廖成凯的说法,德州仪器就剩下4m的技术了。”蔡致良无奈的摇头,道,“从北美德州仪器的工厂购买的二手设备,如果良品率能够达到日本的水平,月产能就能有100万个的dram芯片。如今正赶上市场回暖,不过等开过年,技术就要更新换代了。”

  “是啊,技术更新越来越快了。”顾远德自然是深有感触的,“不过,以如今金河德州电子的规模,我并不建议研发技术,而倾向于扩大规模。否则,巨量资本研发出4m的技术,以现在的规模,并不能转化成收益。我八五年去日本,印象很深刻,索尼随便一家工厂,月产量都在300万以上。”

  蔡致良陷入沉思,顾远德的顾虑并不是第一次传到他的耳中,前些时候,廖成凯也曾经提到过,只是他当时不以为然,并没有在意。如今顾远德再次提出,就不得不重视了。

  只是一直等到飞机降落,也没有思索出一个结果。

  走出台湾桃园机场,蔡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