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能吏标准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粮大户,怎么就民力不济了?

  就见绿袍县丞清了清嗓子,在自己座位上看了看四周,然后道:“向城西北采石之业,古已有之。临近有一处河市,二十六处村里,乡民丁口之数,也是破万的。只抽丁凿石,五六百人不成问题。”

  嘴上说的是抽丁,实际上向城县丞也清楚,能坐到这里来的,谁他娘的是为了动用朝廷赋予的统治权力来的?不都是为了钱么。

  如果是向城县令征发民夫来开山凿石,根本不用坐到这里,因为这是向城县令的权力,只要合情合理,邓州刺史陈君宾不会驳回。

  现在开山凿石这个业务既然能赚钱,又何必动用朝廷权柄?

  “修路要分段,向城县这里,算是个点。向城县至南阳,这一段路,暂时会自成一段。两头并进的话,向城县能否承担本部粮食供应?”

  “粮食不成问题!我向城县自来就是粮秣丰沛,本地马骡牛驴数量也是不少,又因淯水在此转而南下,支流甚多,鱼虾也是不少。”

  向城县县丞这时候说话是有点紧张的,但是很快他就不紧张了,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只要把这个事情当做打仗,那就迎刃而解了。

  修路就好比进军,向城到南阳这一段,就当是一路大军,他向城县就是管着军粮管着民夫脚力,开山凿石这个事情,就相当于还管着器械兵器。

  要是别人来,还真没向城县丞来得稳,因为原先向城县就没有县丞这个二把手,县尉是有的。

  而向城县县丞,原先就是县尉……

  花了好多钱,才转职成功,拢共当了县丞连十个月都没有,陡然在家里悠哉悠哉享福,也不用整天去巡逻城防安全之类乌七八糟的事情,结果听说隔壁汝州搞了个大新闻,向城县令又不敢过去,只好支了他来汝州。

  歪打正着,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一众武汉官吏以及巨商,也是有些诧异,万万没想到这个向城县的县丞,居然问答的有来有去,全然不像其他州县的官吏,简直就是一问三不知,完全被武汉方面牵着走。

  “若再加鲁阳关南下出关这一段路,向城县能否供应一应用度?”

  “可以,如果确定鲁阳关往南的供应也落在向城县头上,那就一定可以。诸位有所不知,向城县西北虽说山谷交叠,可四面最少还能开荒四五十万亩地。只是向城县如今田亩已然充沛,乡野百姓也不比别处,一户有二三百亩地,已是尽力劳作,再想开垦新田,就有点吃力不讨好。”

  向城县丞一番话说出来,倒是让周围州县的同僚连连点头,能够对治下土地有所了解,已经算得上能吏。

  只听这绿袍县丞又接着道:“若是这工程供应落在向城县头上,本县就能招募青壮开荒,效仿中国庄园,购入八牛犁、曲辕犁,今年种一季麦,明年就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