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蒲圻县的人情有差?我看无关水土人情,不外是这些个秀才百姓,都只觉得一个道理,‘人挪活,树挪死’。留在家乡,秀才蹉跎十年,不过是个吏员,兴许有幸娶了个世族之女,于是临到老了,才有个官做,怕还是个绿豆大的小官。”

  “那个公安县的百姓,要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会出逃吗?倘使没有武汉,他们便是要跑,也是就近跑去江陵,游也是游过去的。可怎么就舍近求远,偏去了武汉?是途中不能去长沙吗?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来了武汉,不但能活,还能搏一个出路。”

  “殿下常年在工地上过活,自是见惯了各地的苦力,可无论如何艰辛,作甚咬牙都要在武汉留着?不外是一个道理,在武汉,活得像个人。”

  秦怀道只是在说,却并没有要议论什么的模样,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他滔滔不绝的时候,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愣在那里,哪怕是孙伏伽,也是双眼闪烁,只觉得眼前的青年,陡然就大不一样起来。

  “我在京城时,见惯了阿谀奉承的小人,便不觉得这是如何不体面的事情。凡事习以为常了,就不见其真。陈涉说过,这世上,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

  “……”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一脸尴尬,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张口说话还是继续沉默。

  而孙伏伽却是满意地点点头,拂须笑道:“老夫知道你不看太史公之言。”

  “学校里有教,教的不多,‘王侯家乡宁有种乎’是教了的。”

  “嗯。不错。”

  孙伏伽有些诧异,他其实没怎么深入了解过武汉本地的教材,本以为武汉主打的,就是那些个精妙计算。

  没曾想,这些偏门也是教的。

  “来了武汉之后,见得小人下人多了,我便知道,一旦做惯了人,再回去做狗……那是何等的艰难。正如巴山县的虎垭子,他来武汉比赛,第一次吃糖,他便恋恋不舍,回味无穷,倘使让他回转,不得糖吃,他必定着了魔一样,偏要去寻这一丝甜味。只是那山野之间的蜂蜜,何等珍贵,岂能让他日日糟践?只怕是都要拿来淘换外间的物事。”

  继续说话的秦怀道目光自信,他双目焦点并不在同座三人身上,眼神毫无目的地看着前方,“天下并非只有一个巴山县的獠寨小郎,不会只有一个虎垭子。这天底下,三千万黎民,人人都是虎垭子,人人都是獠寨小郎。这武汉,我看正是应了那句话……”

  顿了顿,秦怀道微微吸了口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