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四零章 朝廷也跟着凑合_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出十年便可以彻底占领东北地区。

  经过赵虎的暗中调查,他还发现公孙度内部势力并不稳定。首先是文武两派对于今后谁来接公孙度的班有分歧,文官势力倾向于长子公孙康,武将一系则更愿意支持二子公孙恭。同时,文官一系中,乐浪郡太守李敏似乎对公孙度意图割据称王、分裂大汉的行为暗中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人所攻破。赵虎认为公孙度势力内部存在的这些隐患,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导致其彻底覆灭的根源。

  就在赵虎耐心等待卧虎城方向对暗影小队接下来的命令指示期间,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秘密。

  原来自从邓芝代表朝廷出使晋国,与赵兴达成一系列明着暗着的协议之后,朝廷总算是缓过劲来。当《晋报》传来赵兴亲赴玉门关为西征将士壮行的消息之后,诸葛亮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扭头看向东北方向。

  虽然直到现在,诸葛亮也没能把赵兴和晋国怎么地,但他对赵兴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和性格分析明显超过许多人。实际上,已经有许多人吃过赵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种把戏的暗亏。当年赵兴大张旗鼓地跑到幽州剿灭张纯渔阳造反,董卓以为自己的机会到了,结果很快便被等着他动手的赵兴给阴了。

  后来赵兴又大张旗鼓地跑到渔阳参加赵云的婚礼,朝廷便突然发动了禁盐运动,结果袁绍刚在冀州杀完晋国的商人,护**便三路大军齐出,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把袁绍赶出了冀州。

  诸葛亮认为:既然这次赵兴不再像以前那样跑到东北方向晃荡,反倒是跑到了大西北去修建敦煌新城,那么只有一个结果,辽东的公孙度只怕是要倒霉啦!

  尽管诸葛亮对公孙度意图在辽东称王的企图心中明了,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这一基本原则,他还是第一时间便建议刘备派出得力的心腹,秘密潜往辽东地区与公孙度进行接洽,让其小心晋国的算计。

  对于诸葛亮的分析,刘备也认为很有道理。他在赵兴手下吃过几次亏之后,现在对这个危险分子也是越来越了解。刘备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但认为只派出一位心腹明显不够保险,所以准备同时派出两位密使潜往辽东。

  经过反复挑选,最终刘备派出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进孝廉郭淮作为正使,让他平日里扮成是另外一位同样声名不显的副使廖化的护卫,一明一暗同往辽东。

  郭淮是何人?正史之中,三国时期魏国后期名将是也!此人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杜甫有诗吟咏蜀汉丞相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诸葛亮“出师未捷”的人中,除了司马懿这位老狐狸以外,便有智勇双全的魏国名将郭淮。

  廖化又是何人?正史之中,三国时期蜀国后期名将是也!此人经历了三国的兴衰全过程,以作战勇敢果断而著称。后世的广大人民都欺负廖化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真是天大地冤枉了他。实际上廖化与黄忠和严颜三人并称为“蜀汉三老将”,可见其人还是很有本事的。

  在顶尖人才逐渐被各方势力挖掘和招揽之后,就连赵兴如今也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以重点培养的“成长期”小牛人。但刘备就是有这个本事,在各地上报朝廷的鱼龙混杂的孝廉之中,暗暗挑选出了类似于郭淮和廖化这样的人才。

  两人现在虽然声名不彰,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加容易混进辽东,去帮助公孙度对抗赵兴。~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三七中文手机版]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