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 果然不靠谱_明末混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稍稍了解明末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岩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但是却在这段历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岩是河南杞县人,自幼聪敏好学,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这个不大妙,都说“生进士,死举人”,考上进士前途无量,中举的就对不起了,想要当官,得等到那些当官的死掉了才轮得到你,所以他当官基本上是没什么指望的。此人古道热肠,时逢河南大旱,饥民饿死无数,他挺身而出作《劝赈歌》苦苦劝说杞县官绅拿出钱粮来赈济饥民,并且将自己家里三百石粮食全捐了出去。此举虽然是书生意气,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也让老百姓感激不已,当地老百姓都叫他“李公子”。崇祯十三年,不死小强李自成在跟大明的反复较量中又一次输掉了裤子,仅剩下十三骑败走商洛山区,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李岩赶去投奔,二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相见恨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岩的文韬武略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整肃农民军的军纪,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安民,禁止淫辱妇女,使得原本名为义军实为流寇的农民军军纪肃然,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替李自成广为宣传,为李自成赢得了民心,李自成能在商洛山区以十三骑复起,迅速拉起几十万大军,最终攻破北京,御极天下,李岩居功至伟。遗憾的是,李自成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在落魄的时候对李岩言听计从,但是在席卷了中原,兵临北京城下之后,就听不见李岩的意见了,攻进北京之后,李岩曾进谏四件事,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对初生的大顺政权而言,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但李自成完全不当一回事,只是冷冷的批复:“知道了!”根本就不约束部下,纵容部下在北京城里大掠,弄得人心尽失,连吴三桂的老爸吴襄都被抓了起来打得浑身血肉模糊。吴三桂愤怒之下,放清军入关,弹指之间,大顺政权灰飞烟灭,李自成重新成了流寇,最后在抢粮时被乡民打死了。

  李岩的结局也不大好,他远见卓识,在众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时候只有他保持清醒,这份清醒让他树敌众多,最后死在了牛金星手里。

  不过,现在的李岩还是个颇具侠骨的c被一头母老虎追得连滚带爬的书生,他肯定还不知道自己在七年之后将谱写何等辉煌,又何等悲怆的篇章。这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明朝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的牛人可怜巴巴的看着杨梦龙,那眼神像极了一头掉进陷阱里,看着前来查看陷阱的小姑娘,希望她能大发善心放自己走的小兽没办法,那头母老虎太吓人了,听说过亲自带人骑着马带着刀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