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朝天子2_明末混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在早朝上,崇祯宣布要在安定门外检阅三军,接受三军献捷的决定。

  不出意料,这一决定招来文臣的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十分充裕:关外明军这次打的并不是什么胜仗,自损一万,斩首两千,怎么看都是一次惨败,还献什么捷?让他们将斩获的首级,缴获的盔甲旗帜什么的交上来告慰太庙,再赏赐一些金银财物,提拔几个有功将领就行了,何必大张旗鼓,搞得劳民伤财呢?

  反对意见来得异常坚决,就连一直与周延儒唱反调的温体仁,也义无反顾的站在周延儒这一边,强烈反对。这并不奇怪,以文驭武是自两宋以来一直沿用的国策,文臣的地位越来越高,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到了明朝,更是快走火入魔了,打压武将已经成为文臣的本能反应,文臣出身的将领找个借口斩杀武将立威只是家常便饭。也是自两宋之后,云台列将c凌烟画影的殊荣与武将绝缘了,不管是何等骁勇,战功何等显赫的武将,在文臣眼里也只不过是一只蚂蚁,动动手指就能将他们活活捏死,在朝政上,文臣始终掌握着绝对优势,武将压根就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狄青够厉害吧,身经百战,未尝一败,却屡屡遭到打压,最后连气带吓,郁郁而终;戚继光够牛了吧?险些将中国军队带进了一个新时代,但是在文臣面前,也只能以张居正家的一条狗自居。这一政策的好处在于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藩镇割据,维持中央稳定,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国民的血性日益淡漠,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差,最终只能亡国。当然,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些文臣士大夫都看不到,或者说只当没看到,只顾着不遗余力的打压武将,确保自身的地位,哪怕将整个国家拖入深渊也在所不惜。现在崇祯要在安定门外阅兵,让那些粗鄙武夫耀威献捷,大大的出一回风头,这可怎么行!

  但崇祯的态度同样坚决,必须耀威献捷之后再告慰太庙,他要让京城百姓知道,他手里还有一支剽悍善战的大军,没得商量!

  于是,喜闻乐见的嘴炮开始了。

  崇祯vs文臣集团,一挑n。

  兵部:“将士们在关外血战数月,又走了几百里的路,已经疲惫到极处了,硬让他们耀威献捷,只怕也提不起精神来,弄巧成拙!”

  崇祯:“朕就拨下钱粮,多多赏赐酒肉精米,让他们养足精神再来阅兵!”

  户部:“大凌河一战已经将国库打得空空如也,现在还要告慰太庙,郊祭四方,犒赏三军,哪里还有钱买酒肉精米给他们!”

  崇祯:“这笔钱如果户部不出,朕从内帑里挤!”

  礼部:“”

  崇祯:“礼部尚书别废话,你要做的就是赶紧筹划大典,将这场盛事办得风风光光!朕要让京城百姓,朕要让全天下都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