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九章 今夕昨昔_佛灯与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当时的他看来,只有自己变的足够强大了,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他们人,可是随着武道修为的不断提升,他的人生轨迹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大概是始于自己内心欲望的驱使,站的越高他就越是不安于现状,直到一路爬摸滚打莅临姑苏城主之位,成就一番事业,这种欲望才慢慢淡了下来。

  而正当他接手姑苏城之时,却遇到了袁老先生,在他的提点下,林震南走街串巷,亲眼目睹了那些生活在最底层人士的凄苦与不堪,那些所见所闻,也使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而来的过往与不易。

  大概是由于良心不安,他决定做一名合格的城主,为姑苏城的百姓谋点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在看到袁先生的学堂之后,他义无反顾的将这条街重新改头换面,规划为广大学习的栖身之所。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老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的确令他折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结合自身不足之后,终于发现一个人会不会为天下百姓谋福,并不在于他的武道境界有多高,而在于他有没有一颗良善之心,因此他觉得,与其让他们先学武,倒还不如让他们先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他们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有了自己的切身经历,他才觉得,在很大意义上,习文比学武更加重要,他不想看到再有人跟他自己一样,武道境界提升之后,居然不知道自己所求到底为何?

  都说人到中年以后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其实林震南觉得,并非如此。而是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纪,或者经历过一定的事之后,就会自我反悟,乐于去总结一些有意义的跟无意义的经历,从而让自己知道,自己这一生所求到底为何,自己这一生到底为何而活。

  只不过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比较狭义,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而有些人得出的结论则比较广义,因为他们还看到了别人的得与失。

  林震南便是属于后者。

  “学子苑”的这座孔夫子雕像,很久以前就已经在这里了,据说是袁老先生亲自镌刻出来的,不过具体为何,林震南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袁老先生似乎很敬重他老人家,每当闲暇的时候,或者遇到瓶颈困顿的时候,他都会来到这座廊亭坐上一坐,观摩上许久这座雕像,像是在悟些什么一样。

  放开夹在两指间的戒尺,他缓步向前,来到“文圣”孔夫子雕塑前,望着雕像上这个双手举胸的慈祥老人,顿时肃然起敬,恭敬的弯腰行了一礼。

  眼前这个雕像上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袁老先生自己镌刻的,史上大名鼎鼎的“德道”思想体系的构建者,更是提出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中仁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