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士族党魁_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

  “董卓又是何人故吏?”

  “袁隗门下故吏。”

  “自杨公病逝,朝野党魁为谁?”

  张安抬头一问,曹操面色凝重道:“如此串联当属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名望天下。”

  “且说前几日,子干公邀安过府饮酒,借用的是旧日同僚之谊,席上也只谈诗词歌赋。这潭死水如何盘活?”张安之名是个人之名,非家族之名,且张安及早便被打上了宦官党羽的标签,加之士人的精神洁癖,虽表面与光禄大夫交好,但背地里多做不屑,张安的各中计谋更无法施展,只得每日借酒消愁。

  “大将军何进手握兵权,可破此局否?”曹操提了一人。

  “何遂高?哼!且不说大将军与安有隙,单说何氏家族,这等小门户出身太过薄弱,凭权柄可左右朝政几年?一旦大将军没落,又有何人记得何家?

  另外,何氏又非同心,何苗与正宫可是倚重宦官一列,这也是张让屹立不倒的缘由。”张安与左丰同为无根之萍,若是帝崩,一切皆化作泡影。

  “那你为何还要在朝堂上向帝推荐广拔士族?”曹操不解的问道。

  “错,不是推举士族党人,而是唯才是举,从世族中挑选贤能之人,看能否改变朝堂风气。”

  张安越说越激动,继而起身道:“这只是第一步,之后不看门户,拔天下之才,聚于朝堂,若能多出几位朱儁朱公伟,岂不悦乎?”

  “仲定好志向,是操狭隘了。”曹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张仲定了,一般人都是先谋其身,求一份青史留名的个人功绩。进而再谋其族,让子孙万代蒙荫,且有立国志向。而张仲定与这两种截然不同,他在谋国政,谋国制。

  “一人功勋哪有泰山之重,家国之重?若按此法选才,庙堂之上良士源源不断,若是一人比不了张良,萧何,陈平,韩信,那就用一百个人。到那时,张安在与不在,又有何妨?张家后人,可经商,可务农,可隐居,可闲游天下。”张安谋国,一不为己,二不为族。

  “操受教了。”曹操值此刻将唯才是举四字刻入心中,若得一日他执牛耳,必用此策。

  “哈哈!算了,满口胡言,诸位只当听个笑话。”张安摇头退回席位,此策的艰难程度无异于登天,且会受到士族疯狂反扑,介时国政两难,又会回到最初的轨迹。

  “仲定莫要自薄,操定与你同行。”曹操放出豪言,表露壮志。

  “孟德,安喝醉了,为安寻一房休息吧。”张安起身行了一礼。

  “子脩,扶你叔父去休息。”曹操眼中有些许失落,他这人心思细腻,一眼便看出张安藏匿的态度,为何张仲定不愿相信他能匡朝宁国?

  遂,曹昂扶张安去了卧榻。

  “文远,也早些休息吧。”

  “多谢先生。”

  张辽这是第一次听张安的高谈阔论,此间激扬让他久久难以自抑,有些人天生就有名辩的个人魅力。但他心中藏了一句话未曾直言:天下哪有那么多张仲定?试问自身也做不到这般,更别说那些跳入权柄泥潭的大人物,数十年之后,谁人能保持赤子之心?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