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_玉满花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男不可置信:“居然还有这样的皇宗贵族,难怪世子苗根正红的。这次又立了大功,可见这君家从根上便是好的。”

  “谁说不是呢,可惜了功高盖主,陛下容不得他们。”

  灰衣男连忙打断了他:“这种话你也敢说,你不怕被砍头吗?”

  蓝衣男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住嘴。

  京城百姓口口相传,将淮邬关一战宣传的沸沸扬扬的。

  燕泽卿还专门请了说书先生在广益楼里连说了三天三夜,现在大家都对那位生的好有本事的北燕王世子十分敬佩。

  毕竟人家老爹打的南楚落荒而逃,儿子年纪轻轻的就能以少胜多,这样一比,那位领着二十万精兵的李将军就显得十分平庸了。

  这事越演越烈,承德帝知晓此事心绞痛了三日,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失了自己的威望,反倒成全了君珩,连带着整个君家在百姓心中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冬月在京城悄然而至,一早起来,外头已经是银装素裹,天地一片白茫茫。京城除了百姓还在安居乐业,各个官员可都是夹起尾巴做人。

  姜伍在徐尚书的帮助下,短短几月便在京郊修筑了一条连接护城河的水渠,这让农耕的百姓更加的便捷。

  承德帝近几月民心所失,依靠着这个给京城百姓谋了福利,所以破格将姜伍连升三级擢升为工部郎中。

  姜瑟知道这件事情,只感叹姜伍的命实在太好了,若是普通官员做了这件事,先不说会不会被上级冒领了功劳,就算是他有功,最多也是嘉奖一些金银,普通官员要做出多大的成就才能爬的如此快。

  他遇上了有怀才之心的徐尚书,而且此事做的漂亮,加上陛下有心在百姓心中重新建立威望,对于为百姓有功的官员进行褒奖。

  天时地利人和,全让姜伍赶上了。

  这几月云宛央常常来与谢溪和作伴,谢溪和终于完全放下对她的偏见。

  姜砚书常常泡在翰林院,因为花灯节得罪了太子,六皇子安王又为了讨好如今一蹶不振的太子。背地里没少使坏,眼看着温月笙不日也要擢升了,连薛北羽也已经超过他的官职,如今也是能出门会客的人了。

  只有他,每日就在翰林院,有抄不完的书以及做不完的杂活。

  不过他本人倒是无所谓,毕竟安王的刁难不会持续一辈子,姜伍如今是朝廷新秀,翰林院学士虽然顾及着安王,却因为姜伍的面子上,这几日倒没有多加刁难他了。

  趁着几月的抄书,姜砚书更是阅读了以往根本读不到的书,手抄一遍更是加深了印象。旁人都在为他着急,只有他自个每天傻乐个紧。

  今日他早早的散衙,回到姜府正瞧见云宛央正与谢溪和一起绣花。云宛央面容姣好,脸上不施粉黛却依旧清丽无比,正专注的绣着眼前的荷包。

  这还是谢溪和心血来潮要教她做的呢。

  “砚书回来了。”谢溪和看着儿子站在门口的身影喊道。

  云宛央这才仰起头看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

  姜砚书的耳尖微微发热,阿航为他卸去狐皮大氅。

  谢溪和放下手中的绣墩,为他添置一杯热茶:“今日回来的倒是早,今日翰林大人们可是没有为难你?”

  姜航笑眯眯的解释着:“这可不是呢夫人,今日的书与以往一样多,只是少爷今日格外勤奋的抄写,连午膳都未曾用过。紧赶慢赶才写完的。”

  姜砚书轻咳一声:“就是今日冷得慌,我想着早些写完早些回来,也暖和些。”

  云宛央拿着荷包继续绣着,左右她在姜府已经见怪不怪了。府里的下人也对她毕恭毕敬的,都拿她当贵客来看待。

  “云姑娘这是在绣什么?”

  云宛央见他在叫自己,便迎着他的目光亮了亮她手中的荷包,那是一个月牙白底,牡丹花样的荷包,不过可以看出绣的人针脚生疏,应该是不擅女红。

  “绣的不好,让姜公子见笑了。”

  谢溪和没注意到儿子不自然的举动,笑着说:“没事,第一次绣都是这样的。”

  不一会云宛央便起身告辞了,因为毕竟姜砚书回来了,她也不能多待。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