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1章 多收的夏赋_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蕲县(今安徽宿州蕲县镇)的县府前聚满了人。

  夏日的酷热让原本喧闹的场面多了些焦躁的气氛。

  这些人不是来看月报的,口中叫喊的却是关于田赋的内容。

  “今年夏赋为何多收三成!”

  “往年就算不减夏赋,也没有多收的道理!”

  “县令得给我等一个交代!”

  ……

  夏末田赋初定,就有人来府门叫嚷,很让县令不爽。

  所以便让吏前来驱散来人。

  “嚷什么嚷,为何多收三成夏赋你们的三老不是的很清楚吗?陛下要设农肆,可是为了让你们手中货物能够换成半两钱的。

  三成夏赋是县中暂借,用来筹备此事,之后可以用农肆良种抵给你们。多清楚的事情,你们这是闹那样?”

  为首一人衣衫算是干净,拱手向前道:“这位上吏,人们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但这借据是给乡中田主的,我们这些佃户可没有收到。

  没有借据,农肆的粮种也落不到我等手上,这多收的三成夏粮却还是要落在我等的头上。”

  “哦?县中授田可是与你等的?”

  这吏佯装疑惑,看着这群人露出了不解神色。

  “自是与我等。”

  这人没有迟疑便回答。

  “那为何还有田主和佃户?”

  这吏的脸上疑惑之色更重了。

  “您不知,这授田却是授了,可我只是耕种,田产却仍在乡间富户手中,我等交税,仍是要交于他们。”

  这人以为吏不懂其中门道,便详细解释。

  “既已授田,赋税便由你等承担,怎还有富户插手?”

  直到这句话出口众人才明白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里蕲县的土地历来都被这些富户把持,哪有他们的分。

  秦人占据之后,便要授田于他们,这县中所有人都知道,明面上确实有了块田,可实际田地仍属富户。

  而这些富户便是如今的三老,啬夫。

  他们的田赋不交与这些人,又交给谁呢?

  “上吏,那富户便是我们乡中三老,啬夫。不交于他们交于何人?”

  “哦,原来你们乡中还有三老和啬夫,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蓟县还是富户贵族在治理一方呢。”

  这吏看样子是松了一口,然后笑了笑。

  “既然如此,你等还是去找你们三老询问,为何没有将县中借据于尔等了?”

  前面几人一听便嚷了起来,“三老言田地是他的,县中借据只是写的他的名字,与我等无关。”

  这吏员便笑了笑,“既然不是你等的名字,为何还愿意多交纳三成夏赋啊?”

  这些这群人便吵开了。

  原因是这三成夏赋缴纳时只是县中用来修建农肆。

  三老吹捧这农肆建成之后,便能将他们手中的山货,土产卖上高价。

  这三成夏赋便可以换成农肆里增产的粮种,不仅能回本,还能多收粮食。

  并且做了口头的担保,绝对不会让这群人吃亏。

  月报此前便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