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没有不难的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的是普通的桑麻纸。

  粮票的获取方式是这样的:所有要移民的百姓,可以只携带个把月左右的口粮,作为路上的行粮,剩下的粮食全部缴纳给青州、兖州当地固定的几处负责军需的官仓,

  由诸葛亮和太史慈的人负责征收,这笔粮食将来专款专用,用于从青州和徐州东海郡出兵、渡海征服公孙度的战争开支。

  而百姓拿了粮票之后,丞相府出面担保承诺,只要到了扬州,当地官府会以一比一点五的优惠倍数,直接用当地的稻谷承兑移民手上的粮票。多出来赚到的粮食,就当是官府对移民第一年的额外补贴支持了。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粮票”跟“钞票”、“债券”还是有区别的,它更像是一种“汇票”、“异地存取的存折”,无非是靠官府担保,让人可以异地存取粮食。

  至于给的利息比较高,一方面是补贴移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汇票”才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现,为了鼓励大家参与,总要多给点甜头。

  而且考虑到千里运粮的损耗,额外运力的开支,直接到了南方后取粮,官府的实际支出并没有增加。

  扬州毕竟已经和平了五六年,而青州兖州才和平了两年,南方稻作区还有双季稻的加持,所以扬州粮食储量本来就充裕,粮价还低,这么操作官府也没亏,只是百姓白赚了。

  可惜,实际上因为普通百姓文盲率超过九成,很多人不识字也不懂朝廷政令,什么新玩意儿都不信。

  哪怕李素开出了这么优惠的条件,至少还是有一小半百姓坚持移民路上全程把自己家的粮食背上,根本不信任官府的粮食汇票——毕竟哪怕到20世纪,还有农村老人连钱存银行都不信任,一定要埋在自家地窖里呢,这是没办法的。

  对此李素也没有让地方官强制执行,就当是多花点成本建立信用了。只有第一批人到了扬州,看到那些愿意信官府的同行人多拿了粮食,实实在在得了好处,他们才会后悔。这样言传身教口口相传,百姓才会越发相信各种惠民的信用凭证。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