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94章 学以致用刘玄德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殿用晚膳。刘备是刚来的,一切当然是李素提前准备好的,刘备让李素诸葛亮一起吃,顺便继续对天下大计的讨论。

  德阳殿这种地方,本来设计是要上朝的,周遭可站下万人。但灵帝时期因为是北宫,所以从来没实际组织过朝会,朝会都是在南宫温德殿、嘉德殿这些地方。

  如今在正殿吃饭,只有三个人一起吃,最多加上站了几十个伺候的宫女、常侍,也还是非常空旷。

  每人旁边点起一圈二十四根巨牛油烛,还是觉得挺昏暗的,因为空间太大,光线得不到反射。只能说是刘备刚来,心中猎奇,忍不住尝尝鲜,以后就不会这么安排了。

  刘备继续进城前的话题:“伯雅,趁着现在有暇,不如细说说你为何不建议趁着入冬、整军攻打邺城?孝直和子初他们的意见也是一正一反,朕还没跟你说过吧?”

  李素放下筷子:“子初在劝谏陛下之后没多久,其实又给臣写了私信,讨论得失利弊,把他的理由跟臣说了。至于孝直为什么支持,臣确实不知道细节。”

  刘备就简明扼要,把法正的那些考虑转述了一下。

  李素听完后,反而愈发坚定了他自己的观点——从政治上来说,法正的见解着实不太好,从经济和变法改革的角度来说,刘巴的意见则非常正确。

  政治、经济上看速战都没好处,只有军事上有点好处,二比一,当然应该以政治、经济之失为重。

  李素整理了一下思路,诚恳地解释道:“陛下,民生和变法的账不用臣再说了,陛下已经听了子初之劝。军事之利,也不用说,孝直说得有道理。

  军事得而民生失,一利一弊相抵。所以臣以为,影响这个决策的最后关键,在于速攻邺城,大义上是否有利。

  而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之前我军攻幽州,是讨伐国贼袁氏,这没有问题,曹操来了,那也是救袁熙,被我军一并击溃。所以我军始终占据了讨国贼、平伪朝的大义名分。

  如今邺城未破,袁尚还在抵抗,而袁氏是关东第一国贼,刘和为袁绍所立,伪朝为袁绍所倡建。我军攻邺城,是助袁尚先击退曹操、还是助曹操直接攻打邺城?

  如若视曹操为无物,坚持我军的大义传统,不跟头号国贼合作,那曹操会趁机跟我军为敌,袁尚也会恐惧于必死无疑,说不定主动开城降曹,到时候还是袁曹合力战我。

  所以,臣以为,示天下以诚信,彰显正朔,比战事上少死几万人,要重要得多。如今我朝已经必得天下,为何不再谨慎一点,确保将来无可指摘呢?

  我们不需要任何跟敌人虚与委蛇、先诱骗其归降、合作,最后却找借口杀降,坏了青史大义。既然陛下决心要消灭袁家和曹家,就不用跟他们谈判诱降了。

  如果将来最终敌人自己想投降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