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肯定不确凿的,都杀人灭口杀干净了,死无对证。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诸侯们愿不愿意相信、相信了之后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只要愿意,目前这点遮羞布是够用的。

    不过真要是用了这一手,也就意味着他袁术短期内是失去了代汉称帝的资格了。下次还得再找机会,再有重大的功业,让他有借口“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罢了,先放弃称帝吧。

    袁术拍板道:“一会儿卯时三刻,让还留在雒阳的群臣全部上朝,我以监国摄政,派公卿到刘备、袁绍处接触,看看他们谁肯接受‘先帝遗诏’,谁接诏的时候肯私下里许给我们的好处多,再正式给他们一份遗诏!”

    ……

    因为信息传递的延误,各方诸侯都是在皇帝遇害后数日,才陆续得到这个劲爆的消息。

    至于袁术的接触使者,因为不可能走六百里的加急,来得自然会更晚两三天。

    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才刚刚听说袁术起兵勤王,刚翻篇没一两天,皇帝就驾崩了——毕竟袁术起兵的消息也不用太加急,所以传递速度不如皇帝驾崩传得快,看起来就像接踵而至。

    “袁术居然如此兵贵神速?打了三四天就把雒阳拿下了?还包括了从新城、伊阙关一路攻打过去的时间?这不可能吧?”

    所有诸侯都惊讶于袁术明显超出了其水平的推进速度,随后便陷入对弑君的极端愤慨之中。不过好在袁术找了“董承挟君、未遂撕票”这个遮羞布,好歹能够稍微拖延几天时间。

    于是乎,在袁术说“先帝留有口谕遗诏”的密使抵达之前,袁绍和刘备都已经分别召集高层幕僚,秘密讨论对待此事的态度——这种讨论的范围规模都很小,最多只有三四个顶级心腹谋士参与,因为毕竟话题太大逆不道了。

    “是否相信先帝是被董承杀的、袁术是报仇”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事实问题的结论就该实事求是,怎么能因为利益而导致结果的不同呢?所以这是不能公开讨论的。

    二月十七,河北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召集了沮授和许攸、审配、郭图四人商议此事,连田丰那种暴脾气都没资格出席,唯恐田丰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而到外面乱嚼舌头。

    袁绍直截了当先表达了自己的愤慨:“陛下遇害,天下震惊。我等荷上将之任,总督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