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章 一纸能抵十万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赶主线时间线)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不是他们决定的。

  既然如此,李素觉得他已经仁至义尽,而且已然撇清了全部“你为什么不提醒”的嫌疑。

  咱就当一把宋义,预言一次“项梁之死”,长痛不如短痛吧。

  李素拱手应诺:“既如此,素愿效犬马之劳。还乞一封宗伯原先与胡酋之间的抚慰书信,好让卑职习学宗伯的口吻措辞、称谓礼数。”

  刘虞便翻出一封原先在幽州做官时,跟胡人酋首往来的旧书信,内容不太敏感的那种,递给李素当面揣摩。

  李素略微看了一会儿,便提笔开始写,居然都不用怎么想。

  “这李伯雅写这类书函,竟如此轻车熟路?怕是卢子干劝诱胡酋,都没他这么利落吧?”

  刘虞光是看李素下笔的速度,就是微微一惊。

  李素之前的文笔速度,已经惊讶过很多人了,从刘备到张郃,都见识过。

  但刘虞却是第一个见识到李素写外交文书速度的人。

  他脑中第一印象想到的对比参照物,就是卢植卢子干——

  卢植的职务是尚书。汉朝没有翰林院一类专门帮皇帝蟹圣旨的文学机构,所以少府卿下面的六曹尚书,其中有一项职责,就是帮忙草拟诏书。

  卢植在六曹尚书中以知兵事著称,往年何进还未揽权矫诏之前,皇帝给南匈奴、乌桓、鲜卑那些的单于、酋长下诏书,都是卢植写的,卢植就相当于汉末外交国书写作的第一高手。

  须臾之后,李素就把东西递给了他。

  除了字丑了点,别的暂时没看出毛病。

  刘虞也不在乎字,反正要亲自再抄一遍的,他关心的是劝诱的借口。

  “匈奴诸部,汉眷之盛,起于昭宣,衰于哀平,不过八十载……乌桓诸部,汉眷之盛,起于光武,盛于明、章,至今百五十载……”

  李素在劝说信中,直接就对比南匈奴和乌桓,被汉朝皇帝重用的历史。

  原来,南匈奴内附的时间,是比乌桓更早的,因为汉武帝的儿子昭帝的时候,匈奴就分裂了,南匈奴就内附当了汉朝的雇佣兵。

  但南匈奴当雇佣兵、每年有固定钱拿的好日子,只持续了几十年。

  后来到光武帝中兴,汉朝皇帝最信任的雇佣兵民族,就换成了乌桓。

  这里面原因是什么呢?匈奴单于估计都没透彻想过,但李素帮他们想了一条:

  是因为新莽代汉的时候,南匈奴当时认为西汉气数已尽,所以也没打算再为大汉尽忠、跟王莽保持距离。所以等刘秀重兴汉室,当然要另外找一派一贯支持他的!

  其实说白了,乌桓人也是匈奴当中的一部、再次分裂出来的。

  确切地说,乌桓当年就是位于河北的南匈奴。而“光武距河内”,刘秀是从河北起家的,所以他就要把“外族雇佣兵领军饷”这个好处留给最早支持他的外族嫡系!至于那些王莽代汉时跟着王莽走的,你们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