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5章 人才争夺战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只要对刘备阵营的信用稍微有点信任的商人,都愿意略微搏一搏。

  “白米一万石,每石四千钱,折钱四千万,呐,这是折五千七百匹宽幅蜀锦的钞引,回到筑阳、南乡可以按这个提单提货,一共五十七张,每张一百匹。收好了,京兆尹的大印不能坏啊。”

  “糙谷一万两千石,折白米八千五百石,折钱三千四百万,换瓷器和井盐各一半?行……”

  “白面四千石,每石三千五百钱,原麦七千石,折白面五千石……新麦新米未晒干,再额外打七折。”

  算账算到这一步的时候,商队负责人杜岚,和另外一支等着结账的商队的管事,似乎对之前宣传的收购价有歧义,不由叫起屈来:

  “怎么回事?听桥将军说的,那是一石能赚三千钱,这儿长安的粮价什么都比完成贵三千钱,怎么只有白米白面是,原麦和糙谷一石才涨两千钱都不到?”

  收粮的官员毫不退让,账目明晰地反驳:

  “我们的告示贴得明明白白,长安城门口都贴着,万众皆知,你们是自己传差了吧?是不是桥蕤随口说‘卖粮到长安一石能赚三千钱’,你们都不问问清楚?收那么贵完全是因为运费贵,咱当然要按最高效的方法收。

  你们运那么多还要加工还要损耗的粗料来,磨一磨还要折损掉三成,为什么不在南阳磨好了运过来,朝廷还要为你们这三成废料的运费付账不成?至于新米新麦不晒干割下来就卖,朝廷还为里面那点水分也付一石两三千钱的运费?

  就好比你吃一个果子,平时便宜果子只要一个钱,好的果子要两钱。但这果子从南中运到辽东,运费要十个钱,这时候差果子变成十一钱,好果子十二钱,谁还买十一钱的差果子?”

  这个话题无论怎么说,都是京兆尹官府一方占理。这些价钱李素也都是规定得很细,往外宣传过的,估计就是商人们口耳相传传得远了传岔了。

  后世卖进口水果的,因为运输成本摊上去,导致原本差价几倍的优质品和劣等品,最终抵达用户端的时候可能只差一两成,导致那些远途运输的商人根本不会去卖劣等品,这基本上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而早些年李素治蜀的时候,也是尽量开发各种肉干和其他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补贴军粮,为的就是同样的运输重量能效更高。

  只是其他没有经受过蜀地后勤地狱难度拷打的外地商人,脑子里这根弦还不够紧,偶尔还幻想以次充好和稀泥混过去。

  “这京兆尹治长安不简单啊,随便一个库吏,都能说出这些精于算学的道理,新任的治民官员,上到朝廷大司农,下到一郡的户曹从事,得有多会规划调度。

  而且,市面上粮价虽然贵,但他们进货价就那么贵,也没有居中盘剥两头榨利。本钱贵了,也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