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章 吃了没文化的亏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域范围往殷商故地又拓展了一大块,这才配得上‘匡天下’而不是窝里斗。

  这么多细节证据,可不是我能编造出来的,你们这总该信了,自己是孤竹国后裔、自古是商人之后,不是蛮夷了吧。

  那些鲜卑和其他匈奴支脉,血统比你们距离华夏正统要远得多,你们可不能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啊!要好好珍惜自己华夏子民的身份,不要玷污了祖宗名分!”

  (注:在春秋的时候,“匡天下”的标准,是要把整个“周天子朝贡体系”的范围往外扩张,才配得上这一称呼,也就是你不能在窝里斗分蛋糕,要把整个蛋糕做大,这才算是让“天下”体系的概念范围变大了。

  所以齐桓时代打还算是“荆蛮”的楚人,和燕国东北的“山戎”,才算是匡天下,这些都不是周天子封的,是周朝建立时就已经存在的外国。)

  田畴花了一些篇幅,来给这写乌桓人洗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祖宗都认错了,原来他们不是什么自古卑贱的存在,那也是君子之后啊!

  最后,田畴还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句孔子的话,做了正本清源的阐述:“孟子曰: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故太傅在孟子基础上,在《史记索隐》此篇中注释: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这不是说蛮夷心慕汉化就能改了祖宗,但至少他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风俗信仰。而中国入夷狄,说的就是你们这些原理文化教诲太久、疏远祖宗数百年后,竟渐渐忘了自己祖宗本为华夏的可悲之人!好在现在回头也不晚!”

  这里必须澄清一点:田畴引用的孟子的话,当然是孟子说的。至于后面半句,历史上是到了唐朝编写《史记索隐》后,唐朝学者总结孟子原意得出的结论。这话的直接出处,应该是唐朝的韩愈。

  但是,很显然因为如今这个时空,蔡邕先把《史记索隐》写出来了,把“五胡的民族性来源问题”先解决了一波,而这个撰写工作中,当年李素肯定也有参详切磋,所以李素把他知道的一些唐朝人写《史记索隐》的有用语录加了进来,自然也包括韩愈。

  不过,后世韩愈的话也有进一步被扩张滥用的,那都是因为蒙元和满清崛起后,他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扩张证据,也导致韩愈的话被后人用得更加不体面了。

  那些过度扩张曲解的部分,李素当然不会乱用了,也没这个必要。所以李素和蔡邕的书,肯定不会成为蛮夷入主华夏正统的论据,只会成为汉人吞噬蛮夷的武器。

  李素和蔡邕都是一辈子在跟正统论打交道的高手,他们出的正统性教材,肯定不会有低级错误的。

  田畴也算是其中比较能“领会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官员了,历史上他就干安抚招纳胡人的事儿,现在给

  请收藏:https://m.xinxi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